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就是音乐剧,也要注重文学性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3-12-04 16:33:00

  就是音乐剧,也要注重文学性——由音乐剧剧本《香格里拉地平线》引发的话题

  剧作毫无疑问是文学的一种存在方式,但剧作及其文学性在像戏剧、电影、电视乃至综艺晚会等这样的综合艺术中,究竟占据着怎样的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这才是我们探讨的关键所在。

  正当“剧作就是文学”的讨论如火如荼之际,我读到了一部音乐剧剧本《香格里拉地平线》,它给我提供了一份可具体剖析的个案,既坚定了我原有的一些看法,且又引发了我不少新的想法。

  剧本确立了全剧的框架及其整体风格

  音乐剧是戏剧、音乐和歌舞的综合体,文学在哪里呢?文学通过对剧情、歌词及舞蹈设计等深深地进入其中,并确立其整体框架和风格。

  《香格里拉地平线》是刘大伟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及电影《消失的地平线》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音乐剧。虽有所本,但刘大伟并不拘泥于原作的构架,而是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特别是他本人在藏区亲身游历的经验和感受,并大胆想象和虚构,因此仍然带有较强的原创特点和本土色彩。

  该剧本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使其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那是在上世纪30年代,南亚某国骚乱,驻该国的英国领事馆领事康威、副领事马林逊、传教士布林克洛和美国华尔街金融大鳄巴纳德仓皇撤离,飞机被劫持到中国藏区。他们一行在这里遇到了张管家,张管家带领他们来到了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这块神奇、和美的净土,让来自西方的政治、经济、宗教人士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并逐渐爱上了它。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信念和追求,又使他们离开了这块圣土。惟有失忆而又恢复了记忆的康威,最后只身前往南亚,重新找寻那美丽而神秘的王国。大的内容框架,颇有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痕迹,但因时代环境和人物命运的不同而具有了许多新颖的元素。

  作为音乐剧本,刘大伟在剧中精心创作了全部唱词。不少唱段十分优美典雅,同时又与不同人物或角色的性格、身份相符。康威的镇静自若而又果敢机敏,马林逊的莽撞焦躁而又敢作敢为,巴纳德的贪婪粗俗而又历练丰富,布林克洛的谨慎谦逊而又坚韧缜密,张管家的庄重含蓄而又友善祥和,以及神妖们的不同特点,等等,都通过既雅致而又各具异趣的唱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同时对舞蹈也进行了精心设计。从其设计的理念和表达看,当十分赏心悦目,令人称奇。若有高手编排,当能为该剧增色不少。

  剧本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场景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唱词、舞蹈等,都作了整体的规划和布局,为舞台上呈现的音乐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虽然在搬上舞台后会有所变动,甚至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面貌、框架和风格当是一致的。

  剧本保证了全剧的思想高度

  无论是何种艺术形态,缺乏必要的思想性就会流于肤浅轻薄,音乐剧及歌舞剧等尤有此虞。

  《香格里拉地平线》显然是一个有关神奇王国的意外而得、得而复失、重返追寻的故事。曾经有过多少文学、影视和美术作品等以此为母题啊!刘大伟则依据香格里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甚至参照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状况,而注入了许多新的内蕴,并引出了他特别想要表达的主题:人生需要一枝香——让心香点燃世界的祥和之光;人类需要一条线——让香格里拉地平线连接普世的安宁!这样的思想见地,便使整个音乐剧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但艺术家的思想,有时也比较模糊混沌。故在这里我想就此问题,再说一遍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有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人生和人类的净土,并不一定在遥远的神奇之地,其实往往就在我们脚下。米兰?昆德拉曾以为“生活在别处”,好像“此处”就没有真正的生活似的。更有不少人,向往到神奇虚渺的“别处”去净化心灵、超度灵魂。真不如我们的陶渊明,就在“此处”超脱,只要“心远地自偏”,即便在“此处”“采菊东篱下”,不还可“悠然见南山”么?故不必只神往着到“别处”去,就扎根于“此处”也同样能获得幸福与祥和。因而在思想认识上,要辩证地看待“此处”和“别处”。不知艺术家们以为然否?

  身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务必要有全球视野和全球意识。刘大伟看来具有较扎实的东西方文化功底,从而使这部音乐剧颇有中西文化合璧的鲜明特点。在剧中,作者不仅引入了西方日神型天使(男童饰演)、酒神型天使(女童饰演),还引入了东方的迦陵频迦(神鸟)、摩诃室利(女神),并加入了藏牦牛、梅花鹿、黑颈鹤以及罂粟花、红白二妖等,他们与现实中的中外人士共歌舞,其场面颇为热闹和欢快。当然这还只是外在的设计,但在人物的冲突和情节的演进中,作者便将日神、酒神、东方诸神的精神深蕴于其中,令人时常感受到东西方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和共通性。难怪好莱坞的导演也看上了此剧!

  中国音乐剧要融文学性于综合性之中  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并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的音乐剧,如今已风行全世界。原先对音乐剧比较陌生的中国观众,随着《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几部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剧的引进和热演,也逐渐熟悉并热衷起来。并且,中国自己原创的音乐剧也迅速升温。音乐剧渐已成中国舞台的热点之一,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颁发了第十三届“文华奖”,音乐剧《蝶》不负众望,一举夺得文华大奖特别奖。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演艺集团也于近期宣布引进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制作由全华班演员阵容的中文版,按照百老汇音乐剧规范的运营模式看,这将是第一部在中国真正“落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种种迹象,真是应验了音乐剧《蝶》的制作人李盾一直说的那句话:“中国音乐剧的大时代到了!”

  如今,这部具有鲜明特点的音乐剧《香格里拉地平线》又将呼之欲出。

  全球的音乐剧,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多种流派,主要的有科恩、罗杰斯和小哈姆斯坦的古典音乐剧流派,勒纳和洛维的小歌剧流派,桑德海姆和普林斯的“概念音乐剧”流派,勋伯格和鲍伯利的史诗流派,吕克.普拉蒙登和理查德.科钱特的浪漫主义流派,韦伯和莱斯的现代流派音乐剧和方兴未艾的后现代流派。我国具有丰厚的音乐剧资源和潜力,通过艺术家的持续努力,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就像话剧、歌剧、芭蕾舞剧一样,也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流派;同时继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之后,在我国的上海或北京,又诞生一个音乐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

  实现这一愿望,其前提之一就是,中国音乐剧要讲求文学性,特别是注重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吸取养料,并将其融入到音乐剧的综合性之中。如此,中国的音乐剧就会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蕴涵,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为其他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朱辉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