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应多些人文关怀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3-12-04 16:37:00
音乐是有生命力的,而且可能很长,但这种生命力又绝不是皆而有之的。有的音乐可以流传百年,有的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音乐能否成为经典取决于很多因素,人文关怀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我是听罗大佑、张雨生的歌长大的一代,直到现在,我仍能清晰地记得当年听《童年》《光阴的故事》《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歌曲时心灵的悸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浅白的歌词伴着动听的旋律,给了当时一代怀揣朦胧理想和憧憬外面世界的青葱少年怎样的力量啊。
现在想来,当时早过了童年的罗大佑能用“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来写少年的思绪,真的是用了心,同时也折射出了他作为一个音乐人对社会、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有罗大佑,还包括后来的黄舒骏、崔健等等,创作的作品题材或大或小,都无一例外地饱含着人文关怀,所以,他们的音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放眼当今的流行歌坛,我们发现这种歌曲越来越少了。很少有人去问现在的孩子们在接受怎样的音乐,接受怎样的文化熏陶,恐怕更多接受的是叛逆、极端、粗俗、炒作、你爱我、我爱你……
音乐属于文化范畴,雅俗共赏没有错,但既是文化,就有导向作用。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的还是那些积极的、理智的充满人文关怀的音乐,而它目前鲜见于流行音乐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 (吴小毛)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