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欧洲18、19世纪的音乐出版业及其对音乐生活的影响

来源:艺术教育   编辑:乐音   2014-01-11 11:04:00

    作者:孟雁翎

    18世纪末之前,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以教会和宫廷为主要场所,教会和宫廷贵族占据着多数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音乐家往往受雇于其赞助人(在教会中也同样如此),需要按照协议或礼拜仪式进行创作。在教会和贵族宫廷以外,普通民众根本欣赏不到音乐。在18世纪下半叶,中产阶级开始兴起并不断壮大,他们成为音乐的主要听众群体和支持者。社会中对音乐需求量的增长,印刷术的不断改进,为音乐出版业的繁荣兴盛创造了积极的社会环境。18、19世纪欧洲音乐出版业的发展,扩大了音乐作品的传播范围,提升了作曲家的地位和声望,为音乐文化摆脱教会和宫廷的赞助制度,走向“自律”的发展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从音乐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简略地探讨了欧洲音乐出版业的发展概况、作曲家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和音乐出版业对音乐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欧洲音乐出版业的发展概述

    欧洲的音乐出版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变化时期,唐纳德.克鲁梅尔将其归纳为:活版印刷时代(1501—1700年);木刻板时代(1700—1860年);凸板印刷时代(1860年后)。西方最早的音乐印刷使用的是古登堡(Gutenberg)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用这种技术来印刷音乐作品,比印刷普通文字书籍要困难得多。文字只占据一行,而音乐的乐谱除了五线之外,可能在其上或其下要加上很多东西,比如表情记号、歌词等。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作品变得越来越复杂,活版印刷已经很难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而逐渐被淘汰。

    真正对音乐生活产生重要作用的音乐出版应该是到了“木刻板时代”。在这一时期,使用木刻板术的印刷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现代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并兴盛(为出版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利益),专业作曲家走出宫廷和教会(他们需要音乐出版者的服务和帮助)。正是这些重要的社会环境的形成,为音乐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木刻板时代”的音乐受众由原来的教会人员和宫廷贵族,走向更加广大的中产阶级市民。整个音乐出版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音乐出版业发展的第三个时代是凸板印刷时代。这一时期音乐印刷设备更加先进,欧洲各地,比如伦敦、巴黎、莱比锡、维也纳等,音乐出版业都兴盛起来。另外,大众音乐会和录音技术也出现了,这更加激发了音乐出版业潜在的市场范围。大众音乐会使音乐乐谱的需求量不断增长,19世纪下半叶录音技术的出现使音乐出版业又加入了新的产品——唱片。关于音乐的学术性研究促使了历史的和评论的音乐版本的出现。

    乐谱的版本问题,反映了出版商们对音乐作品细节问题的严谨态度和对作曲家意图的尊重。各个国家都开始颁布音乐版权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以保护作曲家和音乐出版商的权益。这一切都说明了音乐出版业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为音乐文化的发展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二、出版商与作曲家之间的关系

    “18世纪有这样一个时刻,出版一部作品由一笔支出变成可能营利。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从此作曲家能够以他的产品为生。……因此,一种新的个体介入音乐生活——音乐的出版者。”一方面,出版商提供给作曲家比服务于贵族更为独立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出版商考虑的是市场需要和获取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曲家的创作倾向。作曲家与出版商之间既相互依赖,又存在对抗。他们在处理相互关系时,都有各自不同的策略。

    有些出版商为了迫使作曲家降低作品的价格,往往在作曲家生病或急需用钱时趁火打劫。一些出版商有时候还故意推迟作品的出版时间,使得作曲家走投无路,只有降低价格以维持生计。在版权法尚未出现之前,有些出版商会在离作曲家较远的国家或地区不经允许出版作曲家的作品,从中赚取钱财,而作曲家却得不到分文收入。出版商通常选择出版已经初具影响力的作曲家的作品,对那些不知名作曲家的作品,他们不会冒险出版,怕导致无人购买而入不敷出。1826年,舒伯特已经在维也纳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他写信给莱比锡的布赖特考普夫&哈特尔(Breitkopf & Hartel)出版社:“希望我的名字对您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我只是斗胆来问您,是否可以用适当的价格来出版一些我所列出的作品,我非常想尽可能地在德国获得声望。”哈特尔给他回信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舒伯特在德国没有什么声望,他们不愿冒险出版舒伯特的作品。

    作曲家为了使出版商履行之前的协议,他们会以让其他出版商出版作品作为威胁。1839年,肖邦对他的代理人以强硬的态度说:“如果普莱耶尔(Pleyel)有任何困难的话,你就去告诉施莱辛格(Schlesinger),我会以800法郎在法兰西和英格兰出版叙事曲。”事实上并非如此,肖邦只是希望出版商能够尽快地作出决定而已。作曲家为了获取更多的酬金,会同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多个出版商来出版自己的作品。贝多芬在早期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到:“我的作品为我赚了不少钱。通常,每一部作品我都会选择六七个出版商,如果我愿意的话还会有更多。他们根本不会和我讨价还价,我要多少,他们就给多少。”这些话显然有夸大之嫌,实际上他的要求常常被拒绝。但这足以表明当时的作曲家为了对抗出版商的压榨,还是采取了许多有效的办法。后来,许多作曲家为了避免被出版商剥削,他们在自己的家中雇雕板工、印刷工,印刷并出版自己的作品,签上名字以辨真伪。

    需要注意的是,那是一个版权法并不完善的时代,作曲家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保护,甚至连出版商的权利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加以保护。在这时,出版商同作曲家必须携起手来,共同想办法来对付盗版。作曲家会让抄写员到自己的家中在监视下进行抄谱。莫扎特常常雇佣好几个抄写员,让他们每人抄写一部分,或者干脆故意藏起几页手稿,使作品不完整来避免盗版。1709年,英格兰出台了第一部现代版权法,即所谓的《安娜法》。随后欧洲各国都相继颁布了类似的法律,版权法的出现缓解了出版商与作曲家之间的关系,保护了出版商和作曲家的权益。

    三、18、19世纪音乐出版业对音乐生活产生的影响

    欧洲的音乐出版业与音乐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18、19世纪,是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将音乐出版业对音乐生活产生的影响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了音乐作品的传播范围,提升了作曲家的声望和地位

    在音乐出版业出现之前,音乐作品的传播范围非常狭小,只有一些手抄本流传于世,在教会和宫廷之外,人们很难欣赏到音乐。作曲家为了取得声望,经常到各地旅行演出,加上交通工具十分落后,他们要在旅途当中,消耗很多时间。音乐出版业改变了这一被动的局面。作曲家只需创作作品,交于出版商印刷出版即可使自己的作品为更多人所熟知。同时,作曲家的声望也会因为作品的传播而逐渐提升。音乐出版业还打破了距离的限制,通过出版社在国外的代理来出版作品,起到的宣传效果,比以前显得更为快速而方便。尤其到了18、19世纪,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对音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音乐出版业的发展为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作曲家获取经济来源的渠道之一,加速了音乐走向独立的步伐

    随着18、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商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阶级开始形成,并逐渐壮大。他们经济富足,并拥有相对的空闲时间,于是纷纷效仿过去宫廷贵族的做法,开始在家庭中进行音乐表演,让子女学习演奏乐器,走进音乐厅欣赏音乐,甚至直接向作曲家订约作品等。音乐艺术由此摆脱了教会和贵族宫廷的狭小空间,走向更为宽广的市民社会。作曲家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贵族和教会的赞助,他们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出版作品等方式赚取财富,使自己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在贝多芬时代前后,音乐出版成为作曲家获取收入的一种重要来源。音乐创作成了一种商业化行为,拥有了更多的自由。音乐成了人们自由选择和随意爱好的对象,开始由“工匠艺术”走向真正的“艺术家艺术”。

    第三,跟随大众的音乐趣味,影响作曲家的创作方向

    作曲家与出版商之间不仅会因为出版费用产生分歧,他们在出版什么样的作品类型上也经常出现矛盾。出版商只会按照市场要求和大众的音乐趣味来选择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大多数音乐听众都会选择购买一些简单的钢琴、长笛或声乐作品在家中进行表演,如果市场上都是大型的交响曲、协奏曲或歌剧作品,那恐怕出版商很快就要关门歇业了。莫扎特的父亲1778年写信给在巴黎旅行的儿子:“在你没有学生的时候,看在上帝的分儿上,你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创作一些可以扩大你声望的作品。记住一定要短小!简单!流行!和一个出版商谈一谈,看他最想要哪种作品——或许是为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件大提琴而作的简单的四重奏。”但是年轻气盛的莫扎特并没有听取老父亲的建议。作曲家往往选择他们喜欢的或擅长的体裁形式进行创作,但有时也会迫于无奈按照出版商的要求改变自己的创作倾向。

    第四,版权法的普遍实施,增加了作曲家的出版收入,一定程度上刺激更多年轻人选择音乐作为职业。

    由于权益可以得到保障,作曲家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职业作曲家不再像过去在宫廷中那样,只有得到贵族的赞助才能维持生计,他们获取经济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有天赋的年轻人看到了美好的前景,选择从事音乐也就不会再忧心忡忡了。

    此外,还有其他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归纳。欧洲音乐出版业与音乐生活之间的关系存在许多复杂的构成因素,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具体分析。音乐出版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只反映在作品生产的数量、传播范围、体裁形式,还有作曲家的经济收入方面,并不能用以解释音乐作品的艺术质量,也不能左右作曲家的美学追求。我们不能认为在教会和宫廷音乐时代,由于赞助人的要求是重要的而认为赞助人是音乐创作的主体,对音乐创作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作曲家始终是以自己的人生感悟来创作音乐,不会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而发生改变。在教会和宫廷音乐中如此,在音乐出版占重要地位,大众音乐趣味被重视的时代,亦如此。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