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思维与钢琴——周柏杨
来源:周柏杨 编辑:乐音 2013-07-18 15:47:00
钢琴本身没有民族性,它只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但人类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则因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就使钢琴的创作和演奏,有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考察一下钢琴的历史便不难发现,世界上最著名的钢琴作曲家与演奏家,莫不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听众群体,这个群体与作曲家、演奏家本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素养,必然是彼此相通的,也就是说,他们有着共同的民族思维。这是作品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喜爱的根本原因。
我在多年的钢琴教学岗位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们演奏中国乐曲的能力,明显要超出演奏外国乐曲的能力,这种现象给了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呢?仔细想想,我们从小生活在中华古老文明的沃土上,长江黄河有如母亲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举手投足间,我们的思维便带有中华文明的烙印。既如此,中国人理解中国乐曲要优先于外国乐曲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当然,民族思维是一个总的概念,具体到思维本身,又分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音乐则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尤其是纯音乐,没有文字作依托,更多的依靠想象,而想象就离不开身边的人情世故,这就与民族习俗联系在一起了。例如,根据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改编的钢琴曲,虽然没有唱词,但它的音调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内涵一般中国人都很了解。虽然它是历史上的事,但是,它是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发生过的英雄的故事。所以,这样的音乐,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
民族思维的差距,首先表现在语言上。中国人称张先生、李小姐,到了英国人那里就成了先生张、小姐李,正好相反。民族性格也有些类似。比如美国人提倡“自由”,弘扬个性,想问题以个人为起点;中国人则崇尚民族荣誉,提倡先国后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人最高尚的美德。这种“忧”“乐”观,使中国人的性格比较沉稳、内向,做事瞻前顾后,西方人则因张扬个性而显得豁达、开放,凡事不拘一格。美国的爵士乐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那强烈的动感,是情感的恣意宣泄;它那无拘无束的节奏,是个性解放的象征。美国作曲家格什文创作的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是众多运用爵士乐作曲并取得成功的第一人。他将野马般的爵士乐套上了笼头,使这种土生土长的黑人舞曲登上了大雅之堂,但他给乐曲的题名仍保留一个“狂”字,从而,使这部钢琴协奏曲既不失爵士乐的本土色彩,又张扬了她那迷人的放荡与遐想,使这部作品走遍世界,也红遍世界。
中国也有倡导自由,不讲调性,旋律任意的钢琴作品,那就是蒋祖馨的《第一奏鸣曲》。它也有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主题,但是,无论它的速度,力度和风格如何奇特,都没有摆脱京剧素材给它带来的民族思维定势,它的“狂”,是中国式的狂,是有分寸的狂,决不是,也不可能是爵士乐的那种歇斯底里式的狂。又如,柴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与中国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两者都是表现本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的,又都是以本民族的民间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但表现方法上,显然受到本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以致两者的切入点完全不同。前者以乐观的心态直抒胸怀,它汇聚了俄罗斯、乌克兰、哥萨克的民族特性,尽展幽默、刚毅、强悍的音乐色彩,使人感到整个乐曲是那样辉煌、壮丽,是那样动人心魄。不管“老柴”有意无意,这气概与彼得大帝的开疆拓土,君临天下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而中国的《黄河》,虽然有着同样的辉煌、壮丽和动人心魄,乐曲却是从民族苦难入手,它的辉煌,是浩浩荡荡的人民战争,它的壮丽,是誓死不当亡国奴。正是这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才使得那些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各类作品,有了各自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正是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才使得世界音乐变得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爵士乐作为一种舞曲,个性很不一般。不过,我们从其他一些民族舞蹈及其乐曲中,同样可以发现民族性格的巨大差异,这是因为,舞蹈在张扬个性时的动感,是心声的最直接表述。一样的抒情舞曲,《西班牙舞曲》与《采茶扑蝶》舞曲,是正儿八经的“南辕北辙”。西班牙人好斗牛,除了专业的斗牛士之外,每年还有一个“狂欢节”,那是全民斗牛的日子,他们不怕被牛撞伤甚至被牛踩死,拼命奔跑,与牛争高下。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勇敢和豪情的民族,《西班牙舞曲》抒的也正是这种勇敢之情、豪爽之情。如果结合着舞蹈动作一起考察,感觉就会更加鲜明。中国人自古提倡中庸哲学,提倡“温、良、恭、俭、让”。因此,无论《采茶扑蝶》的旋律是多么的优美流畅,歌声是多么的清新委婉,内含的民族性格,与西班牙舞曲比较,则正好相反。有时候,中国人也会喜欢《西班牙舞曲》,西班牙人也会爱听《采茶扑蝶》,但这种喜欢,图的只是一种新鲜,骨子里的东西,还是自己民族的欣赏习惯。
不可否认,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艺术都在相互融化,当今的歌坛舞榭,表现尤其明显,许多走进通俗音乐领域的俊男俏女,唱起歌来手舞足蹈、又蹦又跳,这情形在亚洲各国,均呈后来居上之势,这股流行风源于美国,是摇滚乐世界化的结果,但是,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无论这个摇滚滚到何处,歌唱的语言却是本土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无论摇滚的来势多汹,都动摇不了这个根本,反到是摇滚乐自身,最好的前景,就是被各个民族所融化。
过去,音乐战线长期存在着中西之争。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向十分严格的意识形态领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开始是邓丽君的风刮了进来,紧接着,摇滚乐、“披头士”,也都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在钢琴界,曾经受到严厉批判的德彪西印象派作品,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演奏了。在这种政治氛围下,音乐也从独尊民族的单一模式走向了多元化。钢琴领域也出现一大批顶尖人才,他们在世界各个顶尖级赛事中,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金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一些国际钢琴大赛还明文规定,参赛选手必须演奏一首中国作品,这说明,中国钢琴在国际上已经享有了一定的尊严。在此形势下,中国的钢琴家们也更加重视民族遗产的改编和创作,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等一批大型作品相继问世。以往,少儿学钢琴的教材,绝对是“全盘西化”,近年来,纯粹中国意义的练习曲,在少儿钢琴教材中,已经占有相当的比重,这是钢琴民族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意义十分重大。当然,民族的也好,世界的也好,钢琴必须与时俱进,思维必须不断更新,但无论怎样变更,万变不离其“根”,只有把根牢牢地扎在民族的土壤里,中国钢琴才会有自己的特色,才会拥有现在和未来。
(周柏杨 太原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