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小提琴历史的回顾

来源:丁芷诺   编辑:   2013-04-14 15:09:00

    我们知道,小提琴这件乐器的本身就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直到十七世纪才定型,当时的柯来里(Corelli,1653-1713)、维瓦尔地(Vivaldi,1678-1741)、杰米尼阿尼(1687-1762)和塔蒂尼(Tartini,1692-1770))等人创立的意大利学派,其中有许多作品至今还是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同时也是优秀的教材,但当时并未有练习曲问世。最早出现的是1701年由英国出版的一些书籍,是一些对小提琴家的忠告,早先都是在民间传抄的,所以都是匿名的。1751年杰米尼阿尼的“小提琴演奏的规则”是一本理论书,他除了作曲和演出外,也是当时英国最受欢迎的教师,他发现了左手手型(即著名的杰米尼阿尼手型),也发现了音阶和半音指法、分解和弦的奏法等,有些至今仍有意义。雷尔波.莫扎特1756年作的“提琴演奏”也是一本很重要的书,至今仍是演奏巴洛克风格的依据,其中详尽地讲解装饰音在快板和慢板中如何演奏才能奏出高尚音乐的趣味等,他还提出了半把位和全把位的概念(即二、四把为半把位,三、五把为全把位)。塔蒂尼1758年的“弓法艺术”及“小提琴演奏的规则”也是极有影响的,他用柯莱里的主题作了50个弓法变奏,并提供了各种弓法的可能,他还对装饰音、颤音和揉弦作了规则性的述说,直到1800年才有加维尼斯(Gavinies,1728-1800)24首练习曲和菲奥里洛(Fiorillo,1753-1823)36首练习曲的出现,前者被誉为“法国的塔蒂尼”,他的教材有助于熟悉指板和练习伸张。后者是十八世纪未出生在德国的意大利人,他的练习曲着重训练右臂动作,但这两本的系统性不够,最好选用或作为克来采及罗德间的补充。

    十九世纪上半叶,在小提琴技术方面是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这和当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关,在欧洲随着小提琴的法比学派的兴起,尤其是法国革命后建立了巴黎音乐学院,使得平民有学音乐的机会,要求当时的教研组编写教材,1802至1803年贝里奥、罗德和克鲁采一起编写了教材,后来他们又各自作了编写,如1812年出版的克鲁采练习曲和罗德24首随想曲,1843年马扎斯也出版了75首练习曲,本是意大利国籍的维奥蒂和他的学生罗德、克来采等人成了法国小提琴古典学派的代表,在德国有斯波尔和恩斯特,而比利时则有贝利奥、维尔当,意大利的巴格尼尼在1820年出版了他的24首随想曲,使小提琴的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从小提琴协奏曲的角度看,维瓦尔地是历史上首先创造性地应用器乐独奏协奏曲曲式的,但他的协奏曲和后来的巴赫一样总是在小提琴齐奏(Tutti)中的几次独奏片段,小提琴声部并未完全独立,直到由莫扎特和维奥蒂创造了古典协奏曲后,小提琴协奏曲才大批问世。1775年莫扎特的三首最著名的协奏曲(G、D、A)、1809年的贝多芬协奏曲、1820年左右的巴格尼尼协奏曲、1844年的门德尔松协奏曲、1851年维尔当在彼德堡写下了第四协奏曲、1873年有拉罗的西班牙交响乐、1877年的维尼亚夫斯基协奏曲、1878年有勃朗姆斯及柴可夫斯基协奏曲等。而在小曲方面,贝多芬早在1802年就写下乐队伴奏的两首浪漫曲,维尼亚夫斯基也写了“传奇”和“诙谐曲塔兰泰拉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小提琴艺术的中心有移向东欧及俄国的倾向,德国小提琴教师什拉迪克和捷克小提琴家塞夫契克在十八世纪后期写下了一系列的基本练习,捷克的赫里玛里、匈牙利的约阿希姆、卡尔.弗来什和波兰的维尼亚夫斯基等,在俄罗斯由著名的小提琴教师奥厄建立了俄罗斯学派,并出现了一批演奏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促使欧洲的音乐家大批赴美,使美国成了小提琴艺术的中心。什拉迪克、多尼斯、约斯特、格拉米安主要的活动后期都是在美国。

在练习曲中,用得最多、影响较大的是以下几本:

    克鲁采(Kreutzer,1776-1831)法国裔小提琴家,1796年为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他是当时的独奏家,贝多芬曾为他写过“克鲁采奏鸣曲”,他与罗德等成为法比学派的奠基人,42首练习曲是打基础最全面的一本教材。第一部分是弓法基础技术,有分、连、顿、跳,还有换把。第二部分集中在训练打指上。第三部分是双音,有三度、六度、八度双音还有复调性乐曲。这本教材具有德国古典音乐风格,节奏对称而统一。

    罗德(Rode,1774-1830)与克鲁采同时代,24首随想曲建立在不同的调性上,每首都有歌唱性的引子及快速弓法的练习,着重训练双手配合及控制能力。

    马扎斯(Mazas,1782-1849)具有比较典型的法国浪漫主义风格,典雅、华丽。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很有帮助。

    巴格尼尼(Paganini,1782-1840)作品第一号24首随想曲,小提琴的技术发展达到了顶峰,左手包括了密集和伸张的各种高难度指法及各种双音及和弦,右臂的跨弦、快速分、跳、连顿弓样样都有,他在小提琴技术上的革新也推动了其他乐器技术上的发展。

    开塞(Kayse,1815-1880)是作为克鲁采的准备为初学者而写的,但此书有较明显的缺点,按C调手型写对初学者不够科学,练习曲中段转调音程较复杂很容易拉错音,后来苏联教程中都采用了部分或缩短了的,比较好。

    顿特(Dont,1815-1888)著名的奥地利教授,他的两本教程作品37(小顿特)连接了从开塞到克鲁采,作品35(大顿特)连接了从克鲁采到巴格尼尼,他强调了近代演奏的技术训练,如密集、伸张的指法,远距离快速的换把等,对近代小提琴演奏技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我在美国的访问看,技术教材是用得最多的一本。

    其他的还有维尼亚夫斯基的现代教程、维尔当的音乐会练习曲,在技术上都很难,但并没有超出前面的内容,系统性也不如前几本,现在世界公认的最好练习曲还是克鲁采、罗德、马扎斯、顿特和巴格尼尼。

    二十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协奏曲,如西贝柳斯(1903)、埃尔加(1910)、普罗可非也夫(No.1写于1916年、No.2写于1919年)、巴托克(No.1写于1907年、No.2写于1937年),还有亨德米特、华尔顿、萧斯塔科维奇(两首);大型乐曲有圣桑“哈瓦那斯”(1888)、肖松“音诗”(1891)、拉威尔“茨岗”(1924),还有雷格无伴奏奏鸣曲(1905)、伊萨依无伴奏奏鸣曲(1924)和巴托克无伴奏奏鸣曲(1944)等。

    下面再看看音阶和基本练习:

    我们现在所知较早的音阶是赫里玛里(Hrimaly,1844-1915),捷克人,曾在莫斯科任皇家交响乐团首席,这是一本单音音阶,包括了一把内的大小调音阶、两个八度及三个八度音阶及两种琶音,他的排列方式还是较好的,苏联格里戈良和中国陈又新编的音阶都选用了他的材料。

    与塞夫契克同时代的什拉迪克(Schradick,1846-1918)是德国人,在1875年出版了他的基本练习,第一册是从一把至七把的手指练习,这对建立把位的音准和手型很有帮助,第二册是双音练习,这两本都是很好的左手基础训练教材。

    捷克著名小提琴教师塞夫契克(Sevcik,1852-1934)开始了新的探索,他的“半音练习法”以一二个小节的某种技巧类型编成练习,用最短的时间而获得最大的工作量,他列出了上千种左手组合的可能性及四千种弓法变奏,他也是第一位将基本练习配合音阶的教师,他的作品1在四册中的第一册涉及了左手四度手型的排列和手指间半音的关系,从生理角度加强手指力量、伸张和换把等训练,技巧的分类也很细,有七种琶音和半音阶等,双音的训练也十分强调,除了三、六、八度音程,还有五六度结合的分解和弦(即双音琶音)等混合音程;第二册是全部第一册的内容在第二把位以及在三把至七把的重新学习;第三册才是系统的音阶练习,在三个八度音阶前作了在一条弦上的准备,还有各种换把(第9课)、邻近换把(第11课)、大换把(12课)及作品8的集中换把练习,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三个八度音阶就有了足够的准备;第四册全部是双音,从八度开始(这和什拉迪克一样,可以看出他们都强调四度手型对双音的同等重要),三、六、十度音阶外还有四度及五六度、三四度结合的双音琶音及和弦。

    对于塞夫契克的练习是有争议的,他的基本练习有脱离音乐的缺点,并且过于机械和烦琐,但是选用恰当确是大有帮助的。卡尔.弗来什在介绍塞夫契克练习时说:“他所创造并且毫不犹豫地将各种技巧发展到极端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为了专门的训练,有意地不要(几乎完全不管)音乐内容,而且进一步力图完全不管形式和音乐内容来发展技巧难题……在解决纯技术问题上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认为如果使用得当,他的练习作品是掌握近代小提琴技巧的最重要和最节省时间的手段……他们化最少的时间却能为掌握完善技巧提供了可以想象的最牢靠的基础,最近十年一般技术水平的提高首先应归功于他的练习作品”。

    卡尔.弗来什(Cal Flesch,1873-1944)匈牙利人,二十世纪的著名教授,他的“演奏艺术”详细分析了小提琴的各类技术,影响极大,他编写有基本练习和发音练习,但在我国再版最多的是他的音阶表,这份音阶表可说是一部百科全书,按调性排列从一条弦到三个八度音阶、碎三度、半音阶和七种琶音,加上来回反复的三、六、八、十度、指法八度、泛音、跳进的双音等共有五十二种技巧,但我认为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就去拉这本音阶是很危险的,会很有困难而被淹没在望而生畏的音阶海洋中。其实这本音阶并不是教程,连卡尔.弗来什自己也说:“各类音阶谱表是为已经学习过全部技巧练习材料的人准备的”,还说“如果已达相当水平,这时采用它并经常练习就等于‘人寿保险’一样”。可见他主要是为已具备高难度技巧的学生作为保持和改进技巧的手段。

    下面介绍两位基本练习和音阶的作者,对我们也许还不很熟悉,但在美国有较大的影响:

    多尼斯(Donuis,1886-1954)显然是一位类似塞夫契克的教师,出身于希腊,早年学医,也同时学琴,1939年在纽约建立研究室,1954年移居西部洛杉机,在美国对他的褒贬不一,有的说他只是医生而不是艺术家,但据说许多著名的小提琴家都找过他(有的从后门进出),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小提琴演奏的艺术家技巧”作品12,其它的还有“每日练习”、“小提琴技术新发展”,八度、颤音、连顿弓等专门的练习,他的许多观点是比较新的,涉及了心理和生理的领域。

    约斯特(Yost,1888-1958)是1915-1921年美国印地安纳州州立大学的系主任,他写过理论书籍八卷,著名的美国小提琴教授德蕾最推崇他和多尼斯,我们见到的仅有他的一本双音音阶,他的音阶难度极大,双音的跳进从三度到四、五、六、七、八度,还有同度等,单音音阶也有只用一个手指的等等,适应了现代作品的需要,但由于手头的材料不多,对他的了解还不够透彻。

    格拉米安(Glamian,1902-1981)的“小提琴教学原则”和“当代小提琴演奏技巧”在我国都已出版,故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理论书,其中对近代教学思想的总结很有价值。据他的学生介绍他是一位非常擅于帮助学生解决技巧困难的老师,但目前流传的许多他编订的乐谱却难辫真伪,有的是在他年老时别人用他的名义搞的。他的“当代小提琴演奏技巧”分二册,还附加一本弓法节奏的组合练习,这里面有许多为适应近代作品需要的新内容,如琶音中增减三度、全音音阶,双音增加了同度、七度,还有非传统的音阶及琶音(第一个单音音阶在G调,第二个在升G调,再是升A调等半截子转调)在弓法与节奏组合中从单、双、3、4、5、6、7、8、9、12、16等增加了节奏和弓、指法的难度。

    在基本练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塞夫契克和多尼斯,前者从机械和生理角度提供了纯技术练习的可能性,后者进而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在音阶的教材中,由于几乎所有的教本都是在排列方式上下功夫,而且都是根据乐理的理论(如大小调、各种音程等)而不是考虑从生理角度训练的,故我认为其实音阶不能算基本功,而是应用技术的一部分。

            (作者:丁芷诺,系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

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