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唱歌吗?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屈歌 2015-11-22 09:42:00
屈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声学博士(歌唱声学方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嗓音中心博士后,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员,高校声乐教师,歌唱科学研究青年学者。屈歌早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曾参加多部歌剧的排演工作,在声乐演唱与教学、艺术嗓音发声方面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歌唱科学、嗓音保健与康复、言语发声障碍等领域。
人一出生,必伴随一声响亮的啼哭。这一声啼哭不仅宣示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同时对于这个“新人”而言,将陪伴其一生的嗓音发声也就开始了。
嗓音发声功能并不是人类独有,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鸟类、甚至一些水生动物均具有嗓音发声的本事。在正式语言形成前,古人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只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和我们现在听到的狮吼、虎啸、狼嚎、鸟鸣相似。这些简单的嗓音可以传达一些简单的信息,如警示、发怒、觅食、求偶等。随着人类智力的不断提升,人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越来越细化,那些简单的嗓音渐渐无法和这些复杂的信息相对应。于是人就尝试着开发了越来越多的嗓音音色、语音片段(如,单个字)或这些片段的组合(如,词语、句子),与逐渐复杂而精细的思想相对应;并且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偏向使用不同的语音素材,于是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英语、德语、拉丁语,汉语等不同的语言。这样,现代意义的语言就逐渐形成了。但即便如此,逐渐丰富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仍然有可能无法满足细腻的情感表达,所以古人才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歌唱,是为表达那些语言不能表达的情感信息应运而生的。
也许有人会说,“用嗓子说话、唱歌谁不会呀,这是爹妈给的,天生就会的事儿,这有什么好说的啊。”乍一看,确实是这样。如果说学说话还需要学习的话,单纯用嗓子发出一个声儿,新生儿都会,确实不需要怎么学习。但细一想,有些人说话、唱歌嗓音宏亮、中气十足,有些人音色喑哑、气浅声浮;同样的练习,一些学唱歌的人在音量、音域、音色等方面会取得明显的变化,有些人则进展甚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道理呢?可见,对于嗓音发声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我们还不能简单视之,想要很好地了解它、使用它,还真要先弄清楚其中的门道。
嗓音发声与使用到底都有哪些门道呢?细说起来,还真不少。
首先,嗓音发声离不了人的发声器官,包括声带、喉内肌等发声控制肌肉,甲状软骨、会厌等软骨组织,喉室、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体,肺、器官、肋间肌肉等呼吸器官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其次,嗓音发声这一生理活动的结果是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发出、共鸣、投射与传播,包括音量调节、音域扩展、音色调控等,也必然要符合嗓音声学的自然规律。再次,歌唱也好、日常语言也罢,都不是简单地用嗓子发出声音就完事儿,而是都要发出一定的语音以传递某种语义信息。要发出不同的语音音素,需要唇齿舌牙喉等器官的调节,这些不同的调节动作又会造成声道形状、共鸣腔体的改变,甚至有些辅音,如“b”、“d”、“g”等塞音还会造成声道短时间的完全闭塞,所有这些调节均会影响到嗓音发声。由此可见,嗓音发声与语言、语音同样关系密切。
也许有人说,我不了解这些,我照样可以说、可以唱啊。这一点我也承认。这就像小孩子虽然对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无所知,到一岁多,自然也能学会走路,长大后还可以做出跑、跳等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但这些技能仅仅是为满足生活的需要,即使不经专门练习,一般人都可以做到。但若想要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对自己的身体及其运动特性没有任何了解,则是不可想象的。嗓音发声也是这样,每一位歌唱者、戏剧演员等以嗓音发声为职业的人,实际上就是嗓音使用的专业运动员,他们若想使自己的嗓音获得好的表现,比如足够的音量、优美的音色、丰富的共鸣、宽广的音域、良好的致远性、灵活的操控性、满意的耐久力等,就必须有别于普通人对嗓音的要求,应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个所谓的高标准,说白了就是遵循自然规律、注重发声细节。
大家都知道,世上万物的萌生、发展都有其总体规律,嗓音发声当然也不例外。发声过程中的自然规律除了前面说过的我们要知道各发声器官的名称、所处部位、基本功能外,我们还要知道这些“零部件”的运行原理,要了解它们和相邻器官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牢记这些器官协调运作的生理感受。具备了这些知识,我们才可以在用嗓过程中,对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以甄别真伪、明辨是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歌唱的吸气,不同的歌唱理论中就有“小腹内收”与“小腹凸起”两种不同的说法,那到底哪种说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呢?如果我们清楚吸气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胸腹交界处的膈肌(也称横膈膜),并且知道不吸气时膈肌总是像穹顶一样向上凸起,吸气时膈肌整体向下运动且中部隆起部分也随之被拉平下降的话,我们就会明白吸气时膈肌的这种运动必然会向下压迫腹腔,从而使腹腔压力增大并最终表现为腹部轻度隆起的状态。这样,对上述吸气时腹部状态的两种说法,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遵循后者——“小腹凸起”。那为什么会有“小腹内收”的说法呢?吸气动作完成后,肺内储藏了大量的气体,这是除了小腹凸起外,肋骨甚至腰部都会有少许向外膨胀的感觉,而一旦开始呼气发声,肺内气息量逐渐减少,为了保持声音的延续,有经验的嗓音使用者采用逐渐向内、向上收拢小腹——即“小腹内收”的办法,以增加肺内气压而保证声带被足够的气流冲击并发声。这种“小腹内收”的动作持续到一句话或一个乐句完成而结束,并在吸入新的空气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同样,发声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也是无处不在,对这些细节关注与否、掌握情况如何,决定了发声人属于一般用嗓者、还是嗓音使用的专业运动员。在实践过程中,嗓音发声的细节处理,决定嗓音效率与质量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获得声音高位置而采用“哼着唱”时,鼻音成分所占比例多少合适的问题;控制声音靠前靠后时,喉内肌、咽壁及舌肌的生理调控问题;歌唱“打开喉咙”的真实生理状态及打开程度问题;哈欠状态、松开牙关以及呼吸的“对抗”与平衡问题,如此等等。
总之,嗓音发声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多学科知识。在了解、掌握发声生理学、嗓音声学、语音学等相关知识后,才能真正懂得嗓音发声的原理,才有可能把握发声的科学规律,才能使难于捉摸的发声逐渐变得清晰明朗,才能更大程度发掘嗓音发声的可能性,也才能最大可能地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同样,建立在科学规律上的用嗓发声,也是嗓音健康维护、嗓音障碍与嗓音疾病康复的前提。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