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贫民窟交响乐团的故事被拍成电影
来源:舞台与生活 编辑:乐音 2016-07-02 16:51:00
《小提琴教师》剧照
这是一个宛如童话却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个古典小提琴家为追寻自我,深入巴西贫民窟教小朋友拉琴,最终成立了一个由少年犯与少女妈妈组成的乐团。
这就是去年参加洛迦诺电影节的电影《小提琴教师》背后的故事,搬上银幕感动了亿万观众。
电影以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为背景,讲述一群穷孩子在放学后学习音乐,最终因为古典音乐迎来光明未来的故事。
拍摄电影期间,导演塞尔吉奥-马沙多看着他来自圣保罗的小演员们学习演奏巴赫的情景,被感动坏了,之后成为福音教派信徒,加入了专给贫穷年轻人提供音乐、艺术教育的巴卡莱利机构。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媒体:“就像魔法一样,小演员们完成了不可思议的事。”
导演11岁的儿子也被电影和演员们感动,也决定开始学习小提琴。
巴卡莱利机构是希尔维奥-巴卡莱利在1996创于巴西最大的赫利奥波利斯贫民窟创建的,马沙多告诉记者,巴卡莱利目前是“巴西最重要的文化项目”。
赫利奥波利斯贫民窟
委内瑞拉的“El Sistema”运动曾创造一条培养古典音乐神童的流水线,让平民儿童也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他们最著名的成功案例就是古斯塔沃-杜达梅尔,现任洛杉矶爱乐音乐总监。该运动致力于在危险和嘈杂的日常生活之外给他们音乐的庇护,这个运动启发了巴卡莱利机构。
每年有三千个孩子因巴卡莱利机构受益,印度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也极力推崇这一创举。
在深入接触巴卡莱利之前,导演马沙多非常怀疑“古典音乐拯救人生”这条路。“伟大的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曾说,正因为El Sistema的所作所为,拉丁美洲才成为了古典音乐的未来。而现在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导演说,他并不想拍一个被糖衣包裹的悲剧骗人眼泪,他想反映人们真实生活的变化。
“希望还是有的。我想拍一部电影,拍那些真的在努力改变最黑暗现实的人们。电影中的每个孩子都不是演员,他们就来自贫民窟,他们将自己生活的经验带进电影,展现自己的本色。有一个场景,一个女孩儿尖声控诉她的生活。那也是真是的,她在说的就是现实中的自己。”
一开始马沙多想选一个白人男演员来饰演改变孩子们生活的老师,“因为我有点将自己投射进去了。”但是巴西著名演员拉扎罗?拉莫斯找到他,恳求他让自己出演这个小提琴家的角色。
拉扎罗-拉莫斯
“他真的非常想要这个角色,他说‘我从来没有向别人乞求过什么,但我真的非常想要这个角色,因为这就是我的人生,我就出身这样的地方,变成了现在的我。’”
就像在电影中一样,曾有一个睿智的老师从天而降,发现了拉莫斯的才华,并收容了流落街头的他。
马沙多说,被老师拯救时拉莫斯处于非常非常糟糕的境地。
“他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挨过饿,见过社会最可怕的一面,而现在,他成了明星。这样的成长经历把他和乐团的孩子们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这些孩子想成为的样子,他也理解他们,他们就是曾经的他。这一切让我们心理上非常亲近。”
电影中只有最后一场音乐会的戏不是孩子们演的,这是影片中巴卡莱利机构的乐团挑起重任在音乐会演出时。
“在世上的绝大多数城市,音乐家都是出身中产。但这里的音乐家都是普通人,真正的普通人。”巴西著名的指挥家伊萨克-卡拉布乔夫斯基说,他也在巴卡莱利学院工作。“和孩子们一起演奏马勒的经历最让我难忘。我相信上帝在我们中间。”
《小提琴教师》将于今夏在欧洲和亚洲上映。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