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高地 千年的仰望
来源:SRC-1182836372 编辑: 2018-04-14 15:40:00
苏轼的才情是不容否定的,这不仅因为他天资聪颖,更离不开学校、家庭给予他的良好教育。十八岁那年,他和弟弟随父亲进京赶考,因为他出众的文笔和过人的才气,考中了进士及第,声名鹊起。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觉得不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酒、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都“馀词尽废”。
无论苏东坡是在思情,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其妻难以忍受,章元弼便为苏轼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去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仰望苏轼,倾慕他的才华,语文老师应当是一个文人,一个更具鲜活气息的文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人群中应该是与众不同的。这份不同,不在于衣着的光鲜亮丽,也不在于面容的姣好美艳,而是那谈吐之间的谦和、儒雅,进退之间的谦让、得体,这是源于诗书的滋养、岁月的雕琢、人生的顿悟,如同古语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牟平一中 王宏宇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