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四措并举” 深入探索文化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7-09 09:23: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梅雪丽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马滕 烟台报道

  今年来,海阳市以文化社区建设为核心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实施“航天美育赋能、红色文化浸润、非遗传承筑基、公益集市聚力”四大行动,形成了文化育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航天美育赋能,激发社区创新活力

  海阳市发挥东方航天港作为中国唯一的海上发射母港的战略优势,积极发展航天文旅项目。今年1月,借助“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升空之际,在连理岛成功开展航天文旅主题观礼活动,激活文化建设新“动能”。打造航天美育主题公共空间,在新元广场、海阳路、海阳站、航天科普馆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箭模型,营造浓厚的航天美育氛围。将航天元素融入社区美育建设,窑上、兴海等社区定期举办航天美育大讲堂,邀请科普讲解员讲解航天知识,激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开展艺术创作活动,举办航天主题绘画、摄影展,推出首款原创“文创冰淇淋”,让居民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红色文化浸润,传承社区精神

  依托海阳地雷战景区、地雷战纪念馆、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等红色资源,选拔30余名金牌红色故事宣讲员,组建全市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展重温革命历史、社区红色研学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深入社区开展红色文艺展演和红色电影展播活动,创编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和小戏小剧,推出现代京剧《雷乡母亲》、舞剧《地雷战》等优秀红色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升级改造地雷战景区实景演出剧场,重新编排了系列群众互动性演出,受到游客欢迎;烟台市第二期美育大讲堂在地雷战景区拍摄录制,并在烟台经济科技频道和影视频道播出。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亚沙城小学、育才小学两所学校获烟台首批“雷锋学校”称号。

  非遗传承筑基,守护社区文化根脉

  海阳市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其作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充分融入剪纸、葫芦烙画、大秧歌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展示,让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突出海阳大秧歌特色IP,组织开展秧歌贺年会、大秧歌公益演出及秧歌技能培训。在海阳乡村文化旅游节、文旅消费季、东方航天港·海阳马拉松等活动中,设置非遗展示区,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众多居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同时,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兴海社区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传授剪纸、面塑等技艺,培养居民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让非遗在社区落地生根。

  公益集市聚力,提升社区发展品质

  海阳市积极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开展含有文艺展演、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政务服务的社区公益集市。邀请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为居民讲解传统文化知识,社区居民自演音乐、舞蹈、戏剧等节目,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对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窑上社区举办“梧桐树下·为民夜市”公益集市,打破传统市场的界限,将各类手工艺品、环保产品、二手书籍、美食小吃等汇聚一堂。黄海社区举办“你好!邻居”公益集市,以志愿服务摊点的形式提供小家电义修、爱心义剪、爱心义诊、爱心助农、反传销诈骗、消防安全知识宣讲近30项集成式服务,吸引市民前来“赶大集”,满足社区群众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通过实施“四措并举”,海阳市文化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下一步,海阳市将继续深化文化社区建设,丰富优质文化资源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