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剪出指尖上的艺术

2020-01-02 09:2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

  随着形状不一的纸片掉落在地,梁巧艳停下手中上下翻飞的剪刀时,一张彩色纸上,一只可爱的老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剪纸上,老鼠身穿民族服饰,肚子上有一个鲜红的福字,周围花团锦簇,十分精美。       

  创作这幅作品的梁巧艳是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剪纸世家。年纪轻轻的她已经拥有烟台市第五批签约文艺家、第十二届烟台市青联委员、烟台海外联谊会理事、芝罘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多重身份。

  作为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梁巧艳谦虚地说:“剪纸艺术博大精深,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

梁巧艳剪纸创作

  对剪纸从小耳濡目染

  剪纸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出生在山东省莱阳市的梁巧艳,自幼受姥姥王桂枝和母亲李云华的影响,对剪纸耳濡目染,使她从小对剪纸产生了浓厚兴趣。

  梁巧艳从5岁就开始捏泥人、画窗花,跟着母亲学剪纸。“小时候的文化生活其实特别简单,剪纸是胶东地区的地域特色,冬天的农村一般没什么农活,都在炕上剪纸,小时候看奶奶剪,我也在一旁学着剪。”梁巧艳说,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乡亲们都将剪纸贴在墙上或玻璃窗上,久而久之,剪纸就成了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剪纸文化也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使她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过生日,我也会剪一些剪纸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他们,他们都很喜欢。”梁巧艳说道。

  长大后梁巧艳学的专业是艺术设计,这对她在后期的剪纸创作中有很大的帮助。过硬的基础和对剪纸由衷的热爱,使她的创作空间变得更广阔。

  梁巧艳师从烟台剪纸大师朱曼华,繁复的技巧手法,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开阔了她的视野。出徒之后,2016年梁巧艳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从2个人慢慢发展成了现在的21人,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最开始做的时候都是往里贴钱,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希望都想放弃了,因为毕竟也要生活。”由于生活所迫,梁巧艳曾放弃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发自内心的喜欢还有来自家人、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梁巧艳又重整旗鼓,把工作室重新开了起来。这段“小插曲”过后,使她在剪纸道路上的步伐更加坚定了。

  一份耕耘总会有一份收获,现在梁巧艳的剪纸作品在国内外备受喜爱,她多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还曾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海外华文教育学校和斯里兰卡孔子学院举办剪纸讲座,并获得“中斯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梁巧艳的剪纸作品

  创新赋予剪纸新的灵魂

  剪纸文化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有独特的语言组合和美好的寓意。剪纸艺术是由剪纸符号组合而成,它的符号、纹样、承载的寓意,任何艺术形式都替代不了。

  “在剪纸创作上,大部分人都会特别注意剪纸技艺,但往往容易忽略创作本身,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立意是一切的根和魂,有了立意以后,作品才能有灵魂,立足于原创,作品才能有价值。”梁巧艳认为。

  设计一个作品,有时候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要去想故事、找灵感、想创意、找切入点,有时候她也非常苦恼。“只有把知识吃透了,才能够融会贯通,作品才完整。否则,作品就没有灵魂,没有内容。”梁巧艳在创作一副作品的时候,经常会去多方面摄取关于作品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后再进行创作。

  因为对剪纸色彩、材质上的改变,她曾收到很多褒贬不一的评价,一度迷失方向。但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继承传统老艺人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对剪纸技艺进行创新,让剪纸更适合年轻人的审美,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生活。

  梁巧艳一直认为,艺术一定是服务于生活的,这样生命力才能够长久。

梁巧艳的剪纸作品吸引小朋友观看

  最近,在烟台市非物质文化体验展上,梁巧艳考虑到周末孩子比较多,专门为互动体验环节设计了特有的纹样。“如果是传统剪纸的纹样可能不好读懂,像这个五颜六色的就更能吸引小朋友。”梁巧艳说道。

  梁巧艳手中的剪纸外观是一个苹果的形状,寓意着平安,里面加上烟台的市花月季花,代表着美好、幸福和希望,鼠年即将到来,她便设计了一个卡通的米老鼠形象,这样通过视觉就会特别吸引小朋友,也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兴趣。

  近年来,梁巧艳在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她巧妙地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制作成一些精美的衍生品,像瓷器、布艺、灯饰、装饰、雕塑、生活日用品和办公用品等七大类、40余种剪纸衍生品,让传统剪纸插上了创意的翅膀,“飞”了向全国。

梁巧艳的剪纸作品

  把剪纸“接力棒”传递下去

  剪纸承载着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剪纸的题材与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相辅相成,通过剪纸文化,可以把每个人凝聚到一起,用剪纸诉说身边的故事,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无声语言。

  在创作之余,她还常年在20余所中小学开展剪纸公益课堂,对孩子们进行剪纸文化的普及,并针对非遗文化进校园出版了专门的教材,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和接受程度制定课程。

  在课堂上,梁巧艳通过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认知剪纸符号,比如教一些通俗易懂的歌谣,让孩子们联想到剪纸符号,从而对剪纸产生兴趣,也更容易记忆。“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会想了解剪纸文化,这样剪纸文化才能传承下去。”梁巧艳说

  剪纸能够锻炼孩子们手眼脑的协调性和专注力,在非遗课堂上梁巧艳会鼓励孩子们专注做一件作品,不要求快,但要求好,一节课剪不完,可以分两节课剪。

  “剪纸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对他们身心发展也是有益的。走进校园,走到孩子们中间进行传承,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剪纸文化,也会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梁巧艳表示。

  一个人传承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大家都重视起来以后,以点成面,整个剪纸文化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我们要踊跃地把接力棒传递下去,从娃娃抓起,让剪纸技艺的园林里开出更美丽的花。”梁巧艳对此充满信心。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崔荔媛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