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241处 烟台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展

2019-11-20 08:56:00 来源: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 作者:

   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1处,医养结合床位2.2万多张,创建了8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自2016年烟台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以来,烟台市坚持“居家医养为主体、机构医养为补充、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保障机制体系为支撑”的总体思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模式创新,推动了医养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三个到位”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创新选择。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医养结合放在健康烟台建设的重要位置,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规划设计,健全组织架构,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双向互动、融合发展。

   烟台市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烟台市把医养结合作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纳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做好医养结合工作的强烈共识。

   烟台市出台了《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烟台市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实施方案》等文件,整合医疗、医保、养老等政策,搞好上下配套衔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规划到2022年,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60个以上、床位3万张以上,建立起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群众需求。

   烟台市政府成立了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3位市级领导担任副组长,21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度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市政府明确一名副市长统筹协调医疗、医药、医保工作,保障各环节配合联动、整体推进。

   探索出适合烟台特点的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养”是基础,“医”是保障。围绕从“养”到“医”,由“医”转“养”双向互通,着力打通四个关键环节,打造医疗、养老、资本、技术融合贯通的烟台模式。

   一是着力打通医疗机构进入养老的通道,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养老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与2处、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与3处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超过95%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在全市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按照每人每月专护最高7050元、院护最高2250元、家护1750元的标准支付医疗护理费用和生活照料费用。目前,全市已有100家医护机构被认定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累计为失能人员减负1554万元。

   二是着力打通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的通道,让产业引领在医养结合中发挥更大作用。发挥国企资金优势,鼓励国企和三甲医疗机构联手打造医养结合机构。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联合毓璜顶医院,在城区多点布局建设医养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周期医疗保障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医养结合服务,民办医养结合机构在长期护理险、医保定点、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与公办机构同等待遇。烟台御花园老年公寓投资7亿元,设计医养床位4000张,开展康复保健、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高端服务。目前全市122处民办养老机构中医养结合型占90%以上。

   三是着力打通信息技术助力医养的通道,让智慧力量在医养结合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建设,投资1亿元建设完善了烟台市居民健康门户网站,提供网络化健康数据查询服务。目前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纳入平台,采集信息数据50多亿条。积极开发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集成医养服务内容和产品,实现多屏互动、服务内容同步共享,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福山区福慧社区投入600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的社区信息化医养服务中心,包括呼叫中心、一站式智能健康小屋、家庭服务中心等功能区,为居民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四是着力打通保证基本需求与满足特色需要结合的通道,让市场调节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以居家和社区医养为主体,以医养机构为依托,分层次提供专业化、全方位医疗护理康复服务。

   一方面,筑牢居家医养基础。完善社区医养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互补共享。组建了由签约家庭医生、老年人能力评估员、营养师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医疗、康复训练等10大类、50多个小项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了全市70%的老年人。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与周边养老机构“嵌入式”发展。

   另一方面,依托医养机构满足特色需求。实施城镇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对现有医疗和养老机构进行改扩建,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医养结合服务。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医养结合机构108处。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群,大力发展高端医养结合机构。投资1000万元的烟台蕾娜范颐养院,坚持私人化订制,个性化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紧急救护、精神慰籍、健康管理等服务。

   强化“五个保障”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烟台市根据老年照护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出台了相关配套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

   强化资金保障。市级筹集15亿元医养健康产业引导基金,留成福彩公益金65%以上用于发展医养服务。对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每张床位补助12900元。养老机构内设医院实行以奖代补,按每100张床位补助20万元,最高补助200万元;内设医务室每处补助10万元。

   落实家庭医生签约保障。社区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目前全市3032处医疗机构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团队1925个,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1%。

   实行税费优惠保障。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自用房产房产税、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组织和机构按规定享受国家对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家庭服务业等其他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各类医养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线电视建设费等,水、电、暖、燃气等执行居民价格。

   加强土地供应保障。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编制新建居住小区规划时,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2016年—2019年争取省级公益性养老用地指标990亩。

   注重专业人才保障。支持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支持滨州医学院争取为全国第一批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校,并获批省内首家全国老年医学培训基地,目前培训医养结合人才3000多人。依托蕾娜范颐养院引进德国养老护理模式,年培训医养人才4000名以上。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黄海潮评:回答好群众需求 打造为民服务新样本

    构建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百姓满意的政府服务体系,正在成为发展新征程上烟台的新追求和新作为。这一点,从今年下半年以来开展的“流程再造”工作中再次得到了印证。[详细]

    11-20 08-11大众网·海报新闻
  • 延期交房可举报!烟台重拳打击房地产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烟台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部分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广大购房群众合法权益,烟台市住建局决定自11月18日至12月底,集中开展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范围包括:市级调度的烂尾楼处置,开发企业违规交房、延期交房等违...[详细]

    11-20 08-11大众网·海报新闻
  • 剪纸大师朱曼华:一把剪刀剪出一个翩翩世界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手指翻飞,不一会儿,各种栩栩如生的鸟鱼花虫、人物风景等剪纸作品就跃然纸上。对于出生于烟台剪纸世家的朱曼华来说,剪纸虽然很费功夫,却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她说,看到一张张红纸经过加工变成一件件有鲜活生命的作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详细]

    11-19 11-11大众网·海报新闻
  • 实施“核电+”战略!烟台海阳市启动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

    窗外寒意渐浓,烟台海阳凤城街道建设村谭伟凤的家中却温暖如春,享受到国内首个核能供暖的“初体验”,谭伟凤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11月15日,面向包括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员工倒班宿舍、海阳部分居民小区在内的70万㎡的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供热,这意味...[详细]

    11-19 09-11大众网·海报新闻
  • 今天烟台市区最低气温0℃ 注意防范低温天气

    受强冷空气影响,昨天白天市区上空一直阴沉沉的,在北风的强力打压下,气温大幅下降,凌晨2点市区气温在7℃左右,此后一路下降,傍晚时分降至2℃以下。烟台市气象台11月18日17时提供最新天气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市区天气:晴,西北风,风力5到6级转3到4级,最高...[详细]

    11-19 09-11烟台日报传媒集团
  • 烟台腾退86套保障性住房 面向退役士兵家庭配租

    记者近日从市住房保障中心获悉,目前,市中心区部分腾退的保障性住房房源已具备配租条件,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及房源、退役士兵数量,本批次房源仅面向《住房保障资格证》在有效期内且未承租保障性住房的退役士兵家庭轮候配租。[详细]

    11-19 09-11烟台日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