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重点报道!烟台513 保障有力!一箭七星 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成功

2019-06-06 10:3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

  我国在黄海海域

  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

  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

  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试验取得成功,

  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

  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

  

  长十一火箭海上起飞

  此次发射任务中,

  513所

  在捕风一号卫星、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中

  承担研制任务,

  根据目前发射数据分析,

  各产品在轨工作情况良好。

  位于烟台的513所,

  所区位置与黄海仅2公里距离,

  可以说,

  此次513所有幸在“家门口”

  见证和保障了我国首次海上发射。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一箭七星!来源:央视新闻

  这次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

  海上发射的空白

  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新的发射方式

  

  海天相接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问鼎苍穹!

  

  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取得成功

  据新华社青岛6月5日消息,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

  此次试验采用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又名CZ-11 WEY号),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

  专家介绍,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更好的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此次发射的捕风一号A、B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将实现小卫星编队探测海面风场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风场探测能力,提升我国台风监测和气象精准预报能力。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两颗天象小卫星,是我国首个基于Ka频段星间链路的双星组网小卫星系统。陶行知教育一号卫星暨天启三号卫星,装有空间拍照相机和物联网通信载荷。此外,潇湘一号04星由天仪研究院研制,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国家航天局负责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火箭,海工企业负责船舶发射平台,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测控任务组织实施。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6次发射。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出发前 图源:央视新闻

  直流断路盒——火箭地面控制系统的“双保险”

  513所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地面分系统中承担了关键单机——直流断路盒的研制任务。直流断路盒隶属于火箭控制系统,主要实现主节点和从节点间设备的热切换控制功能。主节点工作时,控制系统根据需要通过直流断路盒控制从节点离线;若主节点掉线,则从节点通过直流断路盒控制自动上电工作,以保证控制系统可靠运行。该设备结构小巧便携,便于车载,同时通过严谨的设计和严格的测试验证,保障设备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为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 图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装备科技

  星务组件——卫星电子系统的“核心大脑”

  在此次发射的捕风一号卫星中,513所研制了星务组件、电源管理模块等关键产品。

  星务组件是卫星电子系统的核心,承担着卫星数据信息管理的重要任务,以及卫星的运行程序操作和综合信息处理工作;对星上设备任务模块的运行进行高效可靠的管理和控制,测量和监视全星状态,协调整星的工作,配合有效载荷实现在轨飞行任务的各种动作和参数的重新设置,以完成预定的飞行任务,获取相应的结果。同时,星务组件以卫星网络为中心,通过CAN总线和I2C 总线互为备份,将卫星上分散的各功能模块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时完成卫星地运行管理、控制和任务调度;通过模拟量采集接口和温度控制接口完成卫星的温度测量与控制。

  星务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高集成度、低成本、高可靠等特点,一个模块即实现一台单机产品的完整功能,极大降低了重量、体积和功耗。星务组件拓宽了513所星务系统的产品体系,开辟了低成本卫星设计的新思路。

  电源管理模块——为卫星提供稳定的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模块是卫星电源系统的核心设备,完成卫星的供配电控制,提供稳定的一次及二次电源。电源管理模块设计是在多款微纳卫星电源管理模块基础上,针对卫星的能源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的,通过堆栈接插件PC104集成,实现了电源管理模块供配电功能一体化的设计,满足整星系统设计小型化、标准化要求。

  本次电源管理模块顺利发射在轨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制经验,为微纳卫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源: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