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03年底,新疆人口为1933.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62.85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0.l3%。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各民族中,维吾尔族882.35万人,占总人口的45.62%;汉族771.1万人,占39.88%;哈萨克族135.21万人,占6.99%;回族86.67万人,占4.48%;柯尔克孜族17.37万人,占0.9%;蒙古族16.69万人,占0.86%;锡伯族4.03万人,塔吉克族4.09万人,满族2.39万人、乌孜别克族1.46万人,俄罗斯族1.l1万人,达斡尔族0.68万人,塔塔尔族0.49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10.33万人。 维吾尔族人口有882.35万人。主要聚居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伊犁地区及乌鲁木齐等一些地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西匈语支。维吾尔族古典文学流传至今的数量很多,如《乌古斯可汗传》、《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花儿与春天》、《热碧亚与赛丁》等。民间音乐风格鲜明,体裁上可分为木卡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器乐、说唱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乐器有弹拨尔、热瓦甫、独它尔、卡龙、萨它尔、唢呐、笛、手鼓、那格拉等。维吾尔族的舞蹈艺术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舞蹈动作或抒情优美,或粗犷奔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哈萨克族人口有135.21万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天山北部地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属伊宁市、塔城和阿勒泰2个地区、木垒和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较为密集。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民间文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特色,在民族文化艺术中占有显著地位。具代表性的长诗有:《阿勒帕米斯》、《英雄塔尔根》、《科孜少年与巴彦美女》、《萨里哈与萨曼》等。哈萨克音乐兼具欧亚民族风格,独具特色。舞蹈“黑走马”舞姿优美,风行中亚草原。常见乐器有冬不拉、切尔特儿、七弦琴、阿德尔那等弹拨乐器;圆笛、管笛、口琴、笛等吹奏乐器;圆鼓、手鼓、盾鼓、长鼓、马蹄鼓、手铃等打击乐器。哈萨克族刺绣中的图案艺术十分奇特,富有象征意义;传统的金、银、铁工艺及毛皮编制业等技艺精巧。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有人口86.67万人,主要聚居于昌吉回族自治州。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柯尔克孜族人口有17.37万人,主要分布在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还有部分分布在特克斯、昭苏、尼勒克、温宿、乌什等县及皮山、莎车等县。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柯尔克孜族有丰富的文学遗产,不少长诗流传民间,其中有世界闻名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人民非常喜爱音乐,有考姆孜、奥孜考姆孜、克雅克、乔奥尔、手鼓、唢呐等乐器。舞蹈多反映民族生活习俗。柯尔克孜族妇女是纺织、刺绣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族人有自己的历法。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语。勤劳智慧的蒙古族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和民族艺术。蒙古族在历史上留下了《蒙古秘史》、《蒙古源流》、《江格尔》、《格斯尔》、《青史演义》等文学、历史巨著,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好来宝”、英雄史诗等口头文学。蒙古族传统的民间舞蹈有“安代舞”、“蛊碗舞”等。马头琴是蒙古族代表性的传统乐器。 锡伯族主要居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口有4.03万人。锡伯族文学以民间文学为主,书面文学为辅。书面文学作品也以“念说”形式加以流传。民间文学由传说、故事、民歌、谚语等构成。锡伯族民间音乐分戏剧音乐和说唱音乐两类。民族舞蹈分为古典类和贝伦类。传统工艺主要有建筑雕刻、彩绘、刺绣、贴花和针织。锡伯族注重礼节。锡伯族把农历四月十八从东北出发西迁的那一天作为每年的纪念日,全“牛录”(旗)老少到野外开展娱乐活动。 塔吉克族人口有4.09万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塔吉克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余居住在阿克陶、泽普、莎车、皮山、叶城等县。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塔吉克语有两种方言:一是色勒库尔方言,另一是瓦罕方言。塔吉克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塔吉克民族能歌善舞,舞蹈形式多样,“鹰舞”是他们最喜爱的舞蹈。乐器有吹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