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仙境美誉的港城烟台,如今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6年,烟台生产总值完成2402亿元,7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14.1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389.8亿元,增长31.8%。在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名列前茅。
2007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6%。
飞速发展的大潮中,掌舵人和乘船人均保持了难得的清醒。
2007年春,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大声疾呼:"国家加快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等重大举措的推进,烟大铁路轮渡的开通,海阳核电、烟台港西港区等大项目的建设,使烟台进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抓住用好这些机遇,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烟台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否则。我们会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言简意赅的一席话,赢得众人雷鸣般的掌声。
经几年来,烟台先后获得"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全国最安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许多官方授予的荣誉称号,但有一项是"世界级专家考官"评出的-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2005年起,世界银行在中国12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4个经济特区、26个省会城市)分别随机抽取100-200个企业,通过"对内资、外资企业的总体投资环境,对内资、外资企业的政府效率,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展"五个评价体系,衡量每一个城市总体投资环境和政府效率。2006年11月,烟台成为6个胜出者之一。
这是一枚成色十足的金牌。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技创新功不可没。"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孙承贤说。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科技孵化器面积20万平方米。去年,中科院惟一的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落户烟台。今年2月,麦得津公司的恩度项目捧回了全省惟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刚刚公布的200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烟台有43项科技成果名列其中。
自主创新体系的形成,推动着烟台传统产业的高新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和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快速膨胀,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占到全市工业的50%以上。
以上海通用东岳汽车、鸿富泰精密电子、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为龙头的三大高技术产品集群已现雏形,其中仅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就带起了300多家配套企业。
政府的效率、市民的诚信、经济的活力、环境的宽松,使烟台成为投资热土。2006年,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1.6亿美元,增长13%。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对外事务官员李莉如此评价烟台:"城市具有良或优的空气质量天数的百分比反映了环境质量;拥有医疗保险的长期就业人员的比例,表明了医疗健康的质量。烟台都交出了一份极其出色的成绩单。"
诚哉斯言!看看这里的碧海蓝天,闻闻这里香甜的空气(烟台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和葡萄酒城),听听这里的欢声笑语,真让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