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八仙"闹海,今朝"八仙"闹市场。作为蓬莱民营经济"新八仙"之一的蓬莱京鲁渔业与日本客商合资2亿多美元的中柏京鲁船业项目刚开工建设,日前又喜接德国康地公司6艘7万吨造船订单。从近海捕鱼到敢为世界造船,领军蓬莱造船业,京鲁渔业的"蜕变"为蓬莱"新八仙" 民营企业群体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又添精彩一笔。
如今在蓬莱,以领军临港工业、葡萄及葡萄酒、造船、旅游、汽车零部件、家纺、房地产、养殖业等产业发展的"新八仙"民营企业群体,赛起"龙虎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
"八仙过海"是蓬莱骄傲,代表了一个同舟共济、拼搏创业的群体形象。蓬莱挖掘这一精神实质,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培育出当时的"新八仙" 企业群体,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各显神通,几度辉煌,但随着市场大潮冲击,几年间便偃旗息鼓,销声匿迹。现实刺痛蓬莱市委、市政府,为何不能打造一支生生不息的"新八仙"群体,让他们勇立市场大潮中?为此,蓬莱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认为:不仅要为企业家营造适宜创业"土壤",更要提升民营企业家境界,从"小我"走向"大我",让创业之火不熄。
蓬莱市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意见政策,对确定的"新八仙"民营企业实行领导帮包、部门帮扶、挂牌保护、一事一议、绿色通道制度,在融资担保、信用评价、技术信息、人才培训和维权服务等五方面实行全方位服务。同时,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保证土地、岸线资源供应,优先争取信贷资金支持,优先落实各项政策待遇。市里还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名牌奖励基金、出口鼓励基金,扶持企业发展。2000年,民营企业家李海锋接手市里一几近废弃的填海工程,建设八仙渡景区,开放当年门票收入5000多万元,有人眼红了,后悔当初不该让民营企业吃了这块"肥肉",但市委、市政府不但不改初衷,反而继续更加坚决地支持他发展。李海锋欲在寸土寸金的蓬莱阁下兴建亚洲最大海洋馆和国内最大园林度假村三仙山,市里全力支持,并表示给外商什么政策就给李海锋什么政策,在土地、资金、服务上重点倾斜。如今该企业已成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资产过十亿元、领军蓬莱旅游业的集团公司。对此,蓬莱市委书记刘炳国说:"对民营企业创业,是蛟龙我们就给大海,是大鹏我们就给蓝天!"
政府强力扶持,激发了企业家创业的雄心壮志,他们不断提升境界,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从"小我"走向"大我",引领企业由"小打小闹"向高点定位转变、由"散兵游勇"向集群竞争转变、由粗放经营向管理创新转变、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个个奋勇争先,竞相发展,比规模、比速度、比贡献,努力争当产业领军人物。王德涛不满足经营小煤炭码头,定位集群发展临港产业,如今建起7个5万吨以上码头,吸引总投资200亿元临港项目进入,扶起一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陈云昌从经营一家中粮葡萄酒公司,到致力打造世界第七大葡萄海岸,如今带动海内外50多家葡萄酒企业跟进,使蓬莱成为中国葡萄酒名城;从事家纺业的姜乃刚、养殖业的孙希民、房地产的梁平、汽车零部件的杨东洲,也分别做成了中国名牌产品企业、中国最大肉食鸡加工基地、蓬莱最大房产商和山东省第五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新八仙"企业群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挺起全市民营经济"脊梁",也"搅活"全市民营经济大发展"春水",各民营企业不甘落后,千帆竟发,较劲儿发展。如今,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利税86亿元,利润61亿元,出口交货值52亿元。民营经济总体规模、出口创汇、财政贡献分别占到全市总量的88%、68%和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