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则兴",世世代代去"赶海"的龙口人深知其理。68.38公里海岸线、105万亩0-15米等深线浅海水域、1万亩滩涂、两个专业渔村、40多个兼业渔村……绝佳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是龙口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质"资本"。借势涌潮,龙口海洋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眼前一亮:2006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7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9%。
乘势当高飞,龙口市既定目标同样引人瞩目:2007年底该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到2010年底将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1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5%。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龙口市的战略是资源产业保护性开发、传统产业再造式提升、新兴产业突破型发展,树立有"破"有"立"的科学发展新思路,从而给海洋经济赋予了重开发不忘养护、靠"绿色"蓄积"蓝筹"的深刻内涵。
摒弃掠夺开发,实施保护开发。在构建现代渔业新格局上,为保护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该市采取减船转产、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等手段,压缩近海捕捞强度,优化渔业生产结构。目前,该市累计减少专业近海捕捞船只41艘,放流海蜇1500多万粒、牙鲆鱼50多万尾,规划建设人工鱼礁区1处。同时,大力推进海洋无公害农牧化生态养殖"两带两区一基地"建设。"两带"就是建设3万亩的海参养殖带和20万亩的优质贝类养殖带;"两区"就是建设20万平方米的优质鱼类养殖区和2万亩的特色蛤蜊养殖区;"一基地"就是投资130多万元建设一处海洋科技基地-龙口市水产动物疫病防疫站。预计今年该市水产品产量可达27万吨,渔民人均特色养殖收入1.5万元,同比增长18%。体现在海洋能源利用上,煤炭方面,坚持"煤与非煤"并重,在稳定6处滨海煤矿原煤产量,抓好海底采煤和煤炭深加工的基础上,加快非煤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煤炭企业非煤收入超过煤炭收入;电力方面,努力开拓海洋能源利用新途径,全力推进盛能和百年电力沿海风力发电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届时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可达8万千瓦。
破除传统束缚,实施产业再造。龙口市把提升再造海洋传统产业作为推动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集中力量在海上运输和水产品加工上求突破。在海上运输方面,为增强港口承载功能,该市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港口、公路、铁路"三位一体"大交通格局,畅通龙口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目前,该市10万吨级通用泊位续建项目和龙烟铁路已被纳入全省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内将投入7亿元完成10个港口续建和新建项目。同时,积极开辟集装箱运输航线,计划新增4条国际国内航线。年内,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235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15万标箱;精心筹划龙青高速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搭建起青岛港和龙口港贯通的大动脉;全力推进通港铁路和龙烟铁路建设,确保通港铁路下半年建成通车,力争龙烟铁路2009年建成通车。在水产品加工方面,该市按照"膨胀规模、集群发展"的思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企业再造",围绕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鼓励13家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并购、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膨胀规模,扩大产能,争当行业"巨人"。目前该市鱿鱼丝产量居全国首位,三明、万顺昌等4家鱼片生产企业规模位居同类企业前列;围绕扩大企业外向度,该市积极帮助有条件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抢占国际市场。目前该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和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分别达到12家和8家。年内,力争该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突破40家,出口创汇总额突破1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过千万美元企业达到5家。
放大产业外延,输入新鲜"血液"。龙口市把突破型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作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积极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一方面全力构筑临港产业发展高地,按照"以港兴市、港城互动"的思路,举全市之力发展临港经济,建设以港口为母体,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船舶修造、加工贸易五大临港工业集群为支柱,以保税库、陆上物流、海上物流、分销物流四大临港物流中心为辐射源的临港产业体系。为打造临港产业发展强势,该市还重力推进以开发区环海路为轴线,以万亩复垦区、南部制造业加工区为腹地的临港产业区。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海旅游胜地。按照"青山碧海仙岛、庄园名人神佛、历史与文化交融、人文与生态和谐"的特色旅游发展方向,在整合提升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好以黄水河入海口为纽带,以东海景区完善提升为一期、以诸由观沿海启动建设为二期、以黄山馆沿海保护开发为三期的滨海度假区,打造滨海旅游新亮点。年内,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7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7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