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两个省级文化基地--山东省学术(创作)基地、广播电视基地在龙口市万松浦书院揭牌落户,给该市文化"大环境"又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近年来,龙口市紧紧围绕"文化强市"这一目标,坚持发掘资源优势与锻造发展强势齐抓,繁荣文化事业与壮大文化产业并重,全力推进文化建设,以文化的率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率先发展。
文化唱戏,政府搭台。该市从"软"、" 硬"两环境着手,迅速打开了文化建设新局面。在软环境上,该市全力做好规划和管理两篇文章,一方面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十一五"规划,放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进行谋划运筹,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宏观管理,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大环境。在硬环境上,市级重点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剧院、电影院、主题公园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内确保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验收,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电影院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镇级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年内力争8处镇区街建成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村级在已建成的72个高标准文化大院和35个戏迷俱乐部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确保80%以上的行政村拥有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室。
要打造文化强市,就要发展龙头文化产业,就需要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集团作支撑。近年来,该市按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发展、高点定位、彰显特色、勇争一流"的思路,倾力打造文化产业"三大品牌",重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徐福故里品牌。本着"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原则,以徐公祠、徐福广场为依托,以纪念中日韩文化交流先驱、探险航海家徐福为主题,成功举办了9届徐福故里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到目前,通过徐福文化节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合同及意向项目119个,外资额达到8.6亿美元;积极开展徐福文化研究与交流,出版了《徐福研究》、《徐福文化集成》、《徐福志》等艺术专著。打造丁氏庄园品牌。近年来,累计投入400万元,对丁氏庄园"履素堂"、"爱福堂"、"保素堂"进行了修缮,使复原后的丁氏庄园成为该市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打造历史宗教品牌。累计投入20多亿元,建设了古文化建筑群、宗教文化园和中华历史文化园等一批历史宗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中外来客,并且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实景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政府的倾情投入,还需要社会的积极联动。该市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工青妇、文联、作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开展消夏晚会、票友大赛、青年歌手大奖赛等文化活动,引导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唱活文化"大戏"。该市的广场文化活动被评为"山东省著名文化品牌",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省十佳文化广场"。同时,该市不断激发全市上下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涌现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其中,吕剧《春暖花开》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小戏调演,《信用人家》被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剧组邀请进京录制节目;小品先后获文化部"群星奖"3次,"金狮奖"1次,"曹禺戏剧奖"7次,小戏获国家级一等奖16次,省级一等奖11次,在全省均为第一。
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的不仅仅是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更有经济上的效益。依托文化,该市构建了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以休闲度假和教育培训为两翼的三大文化板块。文化旅游板块突出"青山碧海仙岛,庄园名人神佛,历史与文化交融,人文与生态和谐"的特色,包括以南山景区为代表的宗教历史旅游,以丁氏庄园、徐公祠为代表的儒商文化、历史名人旅游,以率先发展、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南山新农村小康之旅,以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为主题的下丁家"学大寨"文化旅游,以回归自然、品位民俗为主题的之莱山、屺山母岛生态游和农家乐、渔家乐风情游。休闲度假板块主要以东海景区和南山AAAA级景区为依托,开发了东海滨海休闲度假和南山山地休闲度假旅游。教育培训板块主要是在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同时,投资20多亿元,大力发展南山学院高等教育、中加外国语学校特色教学、万松浦书院文学研修,形成了体系完备、功能齐全、水平一流的文化教育产业格局。今年上半年,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7亿元;南山学院本专科专业达到58个,在校生规模达到1.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