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求,只围着"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打转转,难以避免"种什么什么多、卖什么什么贱"的局面,也很难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海阳市自2005年连续三年来,蔬菜面积都稳定在50万亩以上、年产量100多万吨、收入10亿余元。并且蔬菜俏销品种多,滞销种类少,这种"一头高、一头低"的"跷跷板"现象耐人寻味。
市场是指挥棒
行村镇庶村是烟台市级精准农业示范点,全村已建成蔬菜大棚680多个,出产的西红柿远近闻名。为防止"丰收菜"变成"伤心菜",该村农民很注意研究市场。起初,他们种植普通西红柿,产量高,收入也可观。后来当机立断改种以色列西红柿,由于人无我有,收入更高了。如今农民将大棚全部建成科技型日光温室,广泛开展无公害种植,西红柿不断更新换代,人有我优、人优我殊的路子越走越宽广。仅蔬菜一项,去年为全村农民人均带来收入1万多元。
小纪镇的芋头是特色,前几年农民通过提前上市,将此作为一条增收渠道。近年毛芋头价格不高,但他们通过研究市场,走出了大量贮藏、精深加工芋仔出口的新路。现在全镇芋头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握住市场的"手",农民把菜田变成了增收田。
菜农是当家人
海阳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政府绝不包办一切。这样一来,菜农增强了商品意识,成了真正的当家人,菜价上涨高兴,菜价下跌也不会怨天尤人。生产上,政府负责提供信息,菜农自主选择,种什么要考虑好市场需求度、气候适宜度、技术掌握度,做到因地制宜。销售上,该市牵线搭桥,让菜农自主与收购企业签订合同,实现产销契约化。
留格庄镇的韭菜种植面积已有1.5万亩,十分俏销,原因就在于农民自觉施用农家肥,用生物方法祛除病虫害,大力生产有机韭菜,种出了10多个不同品种,亩收入近万元。里店镇的黄瓜风格独特,但农民并不满足,他们不断提高其内在品质,白黄瓜不仅注册了商标,成为国家绿色食品,还被授予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使用权。现在全镇各类新技术大棚已有8000多个,蔬菜面积3万亩,年为农民人均带来纯收入3000多元。
干部是服务员
做强蔬菜产业,政府在其中应当担任什么角色?海阳的做法是:干部要当好服务员,搞好示范、扶持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该市先后从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牛蒡、菠菜、彩椒、草莓、绿菜花等30多个优良蔬菜品种,并且花重金从国外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生产,保证产品品质符合市场要求。他们还为蔬菜制定了生产标准,以良好的信誉保证打出了品牌。全市蔬菜从品种、生产规模、农户产量到售价,都有系列记录。"户口簿"在手,干部为菜农提供信息、农技服务也更得心应手。
海阳市的干部还充当了龙头企业与菜农的中间人,协调产销联系,确保了双方的合法权益,为蔬菜的畅销铺好了道路。目前,该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多家,其中加工能力过万吨的有10多家,呈现出"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