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100亩养殖水域一年能赚260万元!山东省长岛县南隍城村渔民靠立体生态养殖把发财梦变成现实。
十月金秋海鲜肥。摇撸驶舢舨进入养殖海区,眼前的情景让人爽心悦目,一排排筏缆上的浮漂球随波微动,水中茂密又墨绿的海菜在一晃一晃地反着光,深吊着的虾夷贝养殖笼清晰可见。渔民宋永波摆弄起这些"宝贝"来就关不住话匣:"水底层还养着鲍鱼和海参呢!搞立体生态养殖确实有赚头,俺这100亩水域光去年就挣了260多万元。"
老宋搞立体生态养殖的念头在1994年就有。那年他领着9个渔民投资110万元,开发海区100亩,养起虾夷贝,当年收入150万元。按理这样的收入是破天荒了,可渔民们心不足,尝试着用立体生态养殖来增收。要搞立体生态养殖就得讲个自然科学,大伙每年都向海底投石来堆"人造礁",种藻类培植"海底森林",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海带,中层吊笼养虾夷贝和播养鲍鱼、海参和虾夷贝,适当控制贝藻兼养的密度,逐步探出"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多品种立体共存"的生产模式。
连年忙乎有回报,100亩养殖区形成优良和谐的海珍品生长自然环境。水上层挂养和水底增殖的海带、裙带菜、紫菜等10多个品种海藻,减缓了风浪,净化了水质,消除了富营养化现象,增多了海区浮游生物,降低了筏养海胆和虾夷贝的死亡率。同时,利用上层海带释放出的氧气,为中层的海胆和虾夷贝生长提供条件,海胆和虾夷贝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可以肥水供藻类生长,繁茂的藻类又为底层的鲍鱼、海参和虾夷贝输备充足的饵料,海区上中下层存在的物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在保持生态平衡中提高了复养指数和单位经济效益。 这几年,老王和大伙按这理儿在这湾百亩水里搞养殖,越养越精,赚头也逐年见大,去年仅虾夷贝一项就收入260多万元。
宋老大唠起生产上的门道挺感触:"如照传统养殖养殖方式,俺南隍城岛的海区一般只养海带这单一品种,每亩收入5000元就封顶了。如今搞新式养殖有帐算,每亩增养30笼虾夷贝或海胆,收入在2万元以上,再加进海底的海珍品收入,每亩收入2.5万元不成问题,这效益比以往增5倍。眼下,县内外有不少人来问俺挣钱的窍门,只要大伙按科学的法去搞立体化生态精养,肯定会发财!"
笔者感言:时下农民(渔民)生产增收的门道真不少,但有美中不足,好多门道还可细琢磨,效益也能再提高。这需要在生产具体过程中求个"精"字,精能平中生奇,精能效益倍增。事的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活脑筋,把生财思路、生产环境和科学规律三者结合好,利用有限条件做出超常的大名堂。南隍城渔民的具体做法和得到的实惠,或许能让其他农民(渔民)在如何增收上开次"眼",举一反三,这增收的钱到底该咋赚? 石其鹏 张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