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8时30分,记者乘坐的快船从长岛港出发,在黄、渤海交界线上向北航行,到达长山列岛中最靠北的北隍城岛时,居然已过了中午12点。在饭桌上与乡里工作人员交谈,才知道北隍城岛南距蓬莱港64海里,北距旅顺港42海里,位置竟然在山东省的最北端。整个岛屿面积2.6平方公里,岛岸线13公里,两个村共有2400多人。岛上只有林木没有粮田,大伙为了靠海吃海,动了多少脑筋,说起来挺有趣。
坐过飞机的鲍鱼
饭后先到海边看海,第一景就是潮间带。透过清澈的海水,记者清清楚楚地看到水底静卧着数不清的长度超过6厘米的鲍鱼。看样子,至少得自然生长2年时间才能长成这么大。乡党委书记于福顺风趣地说,这些鲍鱼打小就坐过飞机、轮船和汽车,南下福建度过冬春,又都是当地的皱纹盘鲍跟日本的黑鲍杂交培育的优良品种,所以底播才15个月,就自然生长得个头特别大、看起来年纪也大。
据介绍,北隍城岛是从2001年11月开始尝试让鲍鱼幼苗坐飞机南下福建过冬春的。其动机,是考虑到鲍鱼幼苗在当地虽然可以借助地下坑道等设施安全越冬,但生长得非常慢。因此育苗场就把300万头长度只有1厘米的幼鲍装船运到大连,再装车运到机场,然后再装机运到福建,在夏浦沿海海域养育壮苗。2002年5月,300万头南下福建的幼鲍长成了3厘米左右的壮苗,又北上返回北隍城岛,被底播到周围海域,生长很快。此尝试一举成功,效益很大,故而北隍城岛年年这般运作。一连多年,有2000多万头南下福建的幼鲍长成壮苗,返回北隍城岛周围海域潮间带底播。这些坐过飞机的鲍鱼苗只需自然生长1年半时间就能收获,养成时间缩短一半多。
为了让更多的幼鲍南下福建养育壮苗,北隍城岛创造了单位水体育苗量的最高记录,600立方米育苗水体育苗达1200万头,预计到11月至少有600万头幼鲍坐飞机南下福建。渔民把这样养出的鲍鱼比喻的很有意思:就算不是"太空食品",怎么也得叫得上"航空食品"!
住进网箱的黄鱼
眼光从潮间带外移的时候,记者发现了海面上网箱养鱼的浮漂。由于对网箱养鱼包括深水网箱养鱼早有所见,所以对北隍城的网箱养鱼,记者最初并没有引起有效注意。但是,听了乡长吴吉壮的一番介绍后,记者当即感悟出北隍城网箱养鱼的独到之"妙"。其"妙"之所在,并不是他们在全县第一个成功地发展了深水网箱养鱼,也不是他们的深水养鱼网箱在全县是最大的,而是他们独辟蹊径地养了其它地方谁都没有养过的黄鱼。
据介绍,在长岛县的海域里,黄鱼一直是一种最常见的、生长最多的、最美味可口的鱼种。其它的许多鱼种都在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日益销声匿迹,而黄鱼则年复一年地有增无减地自然繁殖,以至于目前已成为对人们垂钓最有吸引力、最能让人有所钓获的鱼种。但是,多年来,人们在发展网箱养鱼中,却一直只是盯着鲈鱼、加吉鱼、黑鱼等鱼种,偏偏漏掉了黄鱼。只有北隍城发现了黄鱼的网箱养殖价值,他们经过调查,发现黄鱼种苗资源十分丰富,用不着人工繁育,只需在近海网捕后放进网箱即可,每条小黄鱼苗收购价格才0.3元,而黄鱼养大以后活卖,每公斤价格高达60元。因此,北隍城在发展深水网箱养鱼中,便毫不犹豫地决定让黄鱼告别"野外"生活,住进"别墅"网箱。
爬上山顶的海菜
然后到山上看海。北隍城岛最高的山叫灯塔山,海拔高度是180米。由于直接拔"海"而起,所以显得特别高峻,沿着盘山路坐车上山时,记者心里一直在为车喊"加油"。车到山顶后,让记者十分惊讶是,山顶的一片开阔地,竟然被渔民们铺了底网,用来晒海菜。在山顶俯视大海,由于有人指点,很快就发现了远海深处的千亩海带养殖区。虽然海带收获季节已经过去,但是用浮漂串联起来的海带养殖区里,依然船来船往,听说是哪里还有自然附着生长着的紫菜、海青等。记者估算着从海带养殖区到山顶的水平和垂直距离,怎么想都搞不明白,这里的渔民为什么和别处的渔民不一样,海带不在海边晒,偏偏要到山顶晒?
书记、乡长几句话道破天机:海边沙滩石滩上晒的海菜跟山顶铺网晒的海带相比,质量、档次、等级和价格的差别都很悬殊,直接关系着北隍城的海菜能否创出市场名牌,打入国际市场,同时也对增加渔民收入产生影响。因此,渔民们自发、自觉地选择了让海菜爬山顶铺底网晾晒的新办法。在今年的海带收获季节,北隍城的海带70%以上是爬上山顶铺着底网晒的。 石其鹏 张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