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初,剧团应邀派出36人带着现代戏《农奴戟》在26军军长赵峰为团长,刘建生为副团长的带领下,赴江西为驻赣部队慰问演出。其间曾去南昌、井冈山、九江、庐山和毛主席的家乡湖南韶山进行参观学习并演出。
1970年7月,书记、革委会主任:吕仁进。副团长:孙月英、吴龙林。
1970年秋冬,到地区五七干校学习并进行劳动锻炼,为时三个月。
1971年初,赴济南参加省举办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学习班,学习成绩优异并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1971年,移植演出了《安源风雷》。移植改编、导演:王德模。作曲:李延著、贾九龄、高赴亮。
1972年,剧院由烟台市赢州街106号迁于大马路105号(水产学校院内)。
1973年,排演了《人民的委托》(王德模改编)、《半边天》和《追报表》等现代吕剧。
1974年,排演了《参观之前》(唐聚庆编剧)和《处处春》(梁兵编剧)等现代吕剧。
1975年,参加全国音乐调演,演出了坠琴独奏《崑嵛山下话丰收》。作曲:李延著、韩日成、曲台。独奏:李延著。伴奏:郭振伟。
1975年11月,书记、团长:丛俭滋。副团长:孙月英、吴龙林。
1976年,根据张相林的电影文学剧本《海上明珠》,改编了同名大型吕剧。改编:张捷世、贾殿斌、张相吉。导演:安世英。作曲:李延著、韩日成。舞美设计:杨松林、李乐玉、王德利、张延奎等。主要演员:冯宝华、王松章、曲安国、贾淑华、翟淑德、赵君等。该剧参加了省调演,阵容整齐,实力雄厚,受到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
1977年1月,李乐玉任党支部副书记。
1978年,剧院由大马路迁于观海街(原坤山路)5号。此乃专为吕剧院而新建的办公楼,建筑面积2709平方米,独院四层拐角楼,拥有排演厅、办公室、集体宿舍、伙房、库房等设施,属于正规和配备较合理的专业艺术院团办公楼。从此,剧院有了自己的房产。
1978年,大型创作剧目《春风送暖》赴省参加调演,并获演出奖。中央广播电台、省广播电台为全剧录音并播放。编剧:张相林、张捷世、张相吉。导演:唐雁宾。作曲:李延著等。主要演员:冯宝华、王松章、贾淑华等。
1978年,排演了现代戏《大寨花开》。编剧:贾殿彬。作曲:李延著、高赴亮、韩日成。导演:唐雁宾。主要演员:王松章、邓雪芳等。该剧被中央电台、省广播电台全剧录音、播放,并灌制唱片。
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了传统戏的演出,本院排演了《十五贯》、《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在烟台群众剧场连演四十多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姊妹易嫁》一戏,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
1979年,王一松任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