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红霞,今年33岁,烟台十三中语文老师,1995年参加工作。12年来,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忠诚地实践着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被授予“芝罘区十佳教育创新教师”、芝罘名师培养人选、烟台市“初中教学先进个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人生处处充满机遇和选择。大学毕业的时候,慈红霞有过到机关工作的机会,系里的老师希望她投身教育工作,并认为她做教师,会有所建树。就这样,带着些许的理想主义,慈红霞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
在12年的教师工作生涯里,慈老师也遇到过很有诱惑力的机会。特别是在2002年,有一家很有实力的外资公司以月薪6000多元的工资,邀请她到该公司工作。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加上公司老总的盛情邀请,真的让她有点犹豫了,尤其是当他哥哥患有慢性肾衰时。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里就他们俩孩子,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如果能到这家公司去,就有经济能力帮助哥哥。考虑再三,他写出了12页的辞职书,准备交给学校领导。
当时校长王秋华因腰椎间盘手术,正卧病在床,我实在不忍心此时将辞职书交给她。恰在此时,我又接到杨近水同学的妈妈打来的电话(烟台大学物理系的教授)。几天前她找过我,说要到南开大学任教,全家都要搬到天津去,没想到今天她又在电话中告诉我:自己和丈夫反复权衡,决定不去南开大学,要留下来陪孩子跟慈老师念完初中。她说:“我们可以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但不一定能找到像您这样的好老师。”为了跟着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念书,家长竟然放弃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在这些信任、希望和重托面前,这次自己真的是别无选择!
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家长们、同事们都很奇怪,慈老师怎么想出那么多新奇有效、层出不穷的方法。其实窍门只有两个字:学习。12年来晚上读书的习惯从不间断。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也向自己的学生学。
2005年春天,慈老师接手了老师们都不愿带的七年级六班。这是一个学习成绩级部倒数第一,卫生、纪律等各项指标全校倒数第一的班级。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刚进这个班时的场景:几个男生起哄,敲着桌子、跺着脚,“想管我们没门!”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很大。说实话,这样的班谁愿意接手呢?
当时慈老师刚刚休完产假,小孩才七个月大,给儿子断了奶,送回潍坊他奶奶家。家人很不理解,学生一批又一批,孩子咱可只有这一个!想到这些她掉过眼泪,但哭过后冷静下来再一想:学生越是看起来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越需要关爱的时候。老师的作用不就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扶他们一马送他们一程吗?为此,从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决心好下,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学生们开始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发起挑战。接班第四天,慈老师就收到一封挑战信,其中有这么几句话:“我们觉得你有点‘坏’,要求太严格,我们就喜欢臭美,你不让穿靴子,我们几位死党很不舒服。……希望你了解一下21世纪新新人类的习惯,把你的眼光放开一点!”乍看这些话,特别是句首那个“坏”字心里很不舒服。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在看着她,这件事能否处理好,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效果。
怎么办?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慈老师设计了很多个方案,但都被自己一一否定了。最后,决定拿出自己教育学生的一大法宝:雨中散步。在下雨天的时候,人们的心会靠得很近,心扉也最容易打开。恰好过了没几天,就遇到了一场雨,机不可失,慈老师赶紧找到那几个学生,邀请她们去空旷的操场上散步。在雨中温馨的氛围里,她们向我倾诉:打扮的与众不同,就是希望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其实她们也有一颗上进心,也很愿意为班级出力。当问她们愿不愿意负责六楼的卫生区时,她们异口同声答应下来。后来,这几个“新新人类”慢慢变了,耳钉没有了,靴子不穿了。卫生大扫除的时候,她们用钢丝球蘸着洗衣粉,排成一排,跪着擦地上的污渍。这些用她们自己的话说爱“臭美”的孩子做到这一步,是何等的不易!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关爱学生,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的关心上,更要关注和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一天晚上放学后,她远远的看见班上的几名女生,将教学楼前绿色垫子上的尘土抖净、摆正,将教学楼的大门固定好。当时她非常感动,于是便写了一篇文章《带着美丽上路》发到博客上。上面写道:“你们那么专注的在做,不图老师的表扬,不图同学的感谢,不因为这不是自己的分内的事就停下手,不因为这和自己的利益不相干就停止做!小小年纪,就有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对培养自己的母校如此热爱,关心,这种博爱心、公德心,让老师不得不夸你们几句。好样的!了不起!真棒!”学生们看到后,很受鼓舞。学生们由对这个新班主任感到新奇,到愿意亲近她,和她交流,而她努力挖掘他们内心美好的向上、向善、向学的意念、品质。
为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慈老师还设立了学科创优、最佳同桌、优秀小老师、爱心天使、感动班级十大人物等奖项,引导学生在浓浓的“人文”化、“情感”化的激励氛围中,找到做人的路标和前进的方向。
记得班里的姜春源、郭又华同学为了赢得最佳同桌奖,互相鼓励,不管是谁被老师表扬,你一定会看到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他们专门制作了一个表格,比赛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一周一总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郭又华同学数学成绩由期中考试的7分,进步到期末的63分,他们以最高票当选为最佳同桌。
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条件可能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希望的种子,我们老师就是播种的人。姜皓同学是跟着父母从东北来到烟台的,母亲是一个钉鞋匠,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姜皓刚到班里时,入学测试8门学科才考了100多分。他的父母对他不抱任何幻想,只要不学坏就满意了。每个人都有一颗上进心,不管孩子基础多么差,都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放弃。于是慈老师鼓励姜浩:“老师要在你身上看到什么是真正的事在人为!相信你一定会为你的父母争光、争气的!”慈老师帮他制定了学习目标、计划,探讨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发动班级同学做他的小老师,帮助他共同进步。
当老师把这些“我相信你”、“你能行”等“必胜”的信念,种在了姜皓同学的心中,这些信念信心就成了他的“强心剂”和精神支柱。仅仅半年的时间,他的8科成绩由100分提高到了600多分!期末表彰大会上还邀请他的母亲作颁奖嘉宾。当这位皮肤黝黑的大姐在致颁奖词的时候,忍不住当着全班同学和家长面前流下了热泪,还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激动地说“没想到俺的孩子也能成为好学生!”
在哪里播下爱的种子,哪里就会有爱的收获。就是这个当初人人见了都头疼的班级,3个月后,成了学校的“明星班级”,半年后,学习成绩由倒数第一变成了总评、进步幅度级部双第一,一年后被评为“芝罘区十佳优秀班集体”。
写博客的日子,慈老师更加关注自己教学中的细节点滴,把学习、反思、实践结合起来,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在博客建立了资料库(学科、学术)、论文集、习作吧、书香馆、荣誉室、闪念录、反思厅、师徒情、教学故事、生活拾趣。在这里和同行交流、与学生们互动,还与任小艾、李镇西等教育家的博客建立了链接,经常向他们请教问题。
工作12年了,慈老师收藏着每一届学生的优秀作文。希望有一天能将这些作品变成铅印的文字,配上优美的插图,装订成书。利用休息时间,对这些作品进行逐篇逐字的校正。慈老师家人不明白,“忙活这些有什么用,浪费精力,还费时费钱?”这些作品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而学生们的成长是慈老师生命的印证,是作为社会公民的价值体现。
毕业的那些学生看到这本书时,都是眼含热泪,爱不释手。鲁超在墨尔本读书,在他18岁生日时,慈老师把他六年前的作品邮给他做生日礼物,他激动万分,在回信中写到:老师,这么多年了,我的作业您还留着。其实我不是那么优秀,但有了您的鼓励,就使我不得不更加的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伟人说过: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无法用时间来衡量!慈老师没敢奢望自己会影响学生一生。只想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接力赛,她要在和学生一起生活的日子,交给他们每人一个火把,以照亮他们未来的路!
想到自己的教育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影响,慈老师内心升腾的是一种幸福、一种自豪!工作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功德!慈老师非常欣赏爱默生先生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业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可能很多人会说,老师就是绿叶默默无闻的,“成就”从何谈起!她所说的“成就自己”不是指显身扬名,而是指在帮助学生成长成功的同时,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慈老师的教育理想就是:能飞的学生给他们天空;能游的学生给他们大海;不能飞不能游的学生,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手和脚,踏踏实实,勤劳快乐的生活!做学生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