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谁审批了“183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05-02-13 15:07:57
|
目前,全国竟有183个城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如此多的城市争先恐后提出这样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实际上是在透支和浪费日渐稀缺的发展资源,用杀鸡取卵的办法换取眼前政绩。 在日前召开的有关会议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对一些地方脱离实际,超越经济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行痛斥:“目前全国竟有183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知道,就连首都北京日前出台规划时也只是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城市’,而达不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准。”(详见今日本报A15版)如此多城市争先恐后提出创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超越经济承受 能力搞城镇建设,实际在透支和浪费日渐稀缺的发展资源,用杀鸡取卵的办法换取眼前政绩。截至目前,全国拖欠的1780亿元工程款中,各地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所拖欠的工程款就高达700亿元,那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否也全是靠拖欠工程款建起的? 事实证明,支撑这种盲目发展冲动的,是狭隘的政绩观和“为官一任只管五年、恶性发展不顾将来”的短视心理,甚至是违法圈地、暴力拆迁等“恶政”。某些地方政府为此背上了沉重债务,留下了无穷后患。 据报道,前两年,北京市曾就“我们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多远”这一问题作过民意调查,卷面设计满分为5分,群众只给打了3分。首都北京尚且如此,那183个城市争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勇气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审批了这厚厚一摞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众城市一哄而起争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集中显现了近年某些地方城市建设中“大跃进”、“浮夸风”病症,暴露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无人把关、无人追责的空白。很多城市之所以敢夸海口,无非是在圈地时无人能阻拦、贷款时无人敢反对,为追逐所谓的显政绩连子孙的钱都敢花光。建立在贷款上的花架子工程创造不了多少经济和社会效益,官员任期一满拍屁股走人,倒把越来越多的风险堆积给未来,全撂给后任。 对害人不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进行追责,势在必行。看似没标准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非没人管、没人问、没人能审批。如果建设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各级发改委和银行都能忠实履职,严守工作防线,地方官员拿不到批文、批不来地、弄不到钱,不敢损害群众利益搞暴力拆迁,他们也不会轻易“向世界一流看齐”。如果地方政府把城市家底全交给群众,让人大来讨论创建计划,面对债台高筑的政绩工程,恐怕也没几个人大代表投赞成票。 说到底,一些城市创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只是政绩噱头,并无实质内容。笔者以为,创建这样的“国际级”,倒不如把目标降低一点,放具体一些,将视线收回国内。比如小小的苏州市,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六,其中工业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这183个城市不妨向苏州学习,创建体现自身优势、有个性的城市? 张培元 | |
编辑:
zhw
|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