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2009 > 社区

防治佝偻病 孕育健康娃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8-05-28 14:29:00   作者:

  大众网烟台5月25日讯 (通讯员 艾萧 红连 记者 姚辉) 在儿科门诊,常有诊断为佝偻病儿童的家属用怀疑的态度问:我家的生活条件不错,孩子从小就服葡萄糖酸钙锌、喝牛奶,为什么还会出现佝偻病?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儿童生活条件优越,各种钙片、补品吃了不少,但依然出现佝偻病,有的虽未出现佝偻病的症状,却出现“鸡胸”“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真正的佝偻病克星,是维生素D而不是钙,天天补钙还缺钙,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缺乏,补钙没吸收。其实,佝偻病的全称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顾名思义,佝偻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并不是单纯补钙就可以预防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儿童四大疾病之一的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知识。

  病因及临床表现 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有:1.日光照射不足;2.摄入量不足;3.儿童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求量大,维生素D来源不足;4.由于疾病的影响。

  佝偻病主要临床表现为:1.多汗、易惊、抵抗力差,甚至无热惊厥、手足搐搦;2.反应迟缓,坐立和行走都比正常儿晚,进一步可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等学习能力;3.骨骼发育异常:方颅,肋缘外翻、鸡胸、X型、O型腿等不可逆骨骼畸形。

  诊断佝偻病的金标准

  1、检测项目:25羟基维生素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稳定代谢产物,是公认的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水平的标志物。作为维生素D检测方法的“金标准”,现正广泛用于佝偻病的诊治。

  2、检测标准:对于儿童来说,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在20-100ng/ml属于正常范围,低于20ng/ml属于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表现为多汗、易惊甚至手足搐搦,久之骨质软化可导致乒乓球头颅,肋缘外翻、X、O腿,应给予治疗量维生素D进行相应补充。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高于100ng/ml,则可能引发中毒症状,轻者出现哭闹、食欲不佳、肌张力低下、便秘、呕吐和腹痛症状,严重者甚至引发肾、脑等脏器损伤。

  测定25羟基维生素D意义

  1.监测骨相关疾病,例如佝偻病(儿童)、骨软化症、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性骨病或非骨相关疾病补充维生素D 的效果。

  2.诊断维生素D毒性,例如有可疑毒性的患者(高钙血症)。

  3.诊断维生素D不充足或缺乏,有助于确认那些可能通过补充维生素D达到最佳水平从而受益的个体。

  4、易反复感染的儿童。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婴幼儿体检维生素D水平,结合孩子的饮食习惯及户外活动情况等进行判断,对缺少维生素D的婴幼儿进行个性化补充。如何正确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呢?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食物和皮肤光照合成。

  维生素D在我们常吃的天然食物中含量很少,其中植物性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在鲑鱼、金枪鱼、三文鱼等深海鱼类的肝脏中,维生素D含量虽然较为丰富,但这些并不是日常餐桌上的主要食材。六个月内宝宝主要食物是母乳或配方奶,但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1L母乳仅含有25-78IU的维生素D,此阶段推荐摄入量为400IU。按此推算,婴儿要吃5-16L母乳才能满足需要,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口服补充维生素D还是需要的。

  此外,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合成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是紫外线毕竟是对宝宝的眼睛、皮肤有伤害,而且天气寒冷时也限制宝宝晒太阳。综上所述,口服补充维生素D成为预防婴幼儿维生素缺乏的最好方式。维生素D的补充量需要根据孩子年龄来定。下图,是美国儿科会给出的推荐量:

  年龄段   推荐量

  0—12个月  400IU

  1—13岁   600IU

  14—18岁  600IU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户外活动多时,可暂停补充维D。如果检测确诊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给与治疗量维生素D治疗。日前,蓬莱市人民医院儿科引进开展25羟基维生素D检测项目,可以权威、详细而精确地监测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以便决定饮食或综合补充,并帮助判断如何进行补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语轩
我要提供新闻线索(一旦采用,奖励最少20元话费,所有内容均为您保密)
手机: (填写手机号码)
姓名:(请填写真实姓名,网站会做保密处理)
所在地区:
内容: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