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2009 > 卫生计生

医者初心:静心倾听一线医师们的心声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8-08-27 15:56:00   作者:

  大众网烟台8月27日讯 (通讯员 王冕 记者 姚辉) 古语云:“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作为医生,不仅要有较高的学识,更要有一颗慈爱、明德的“佛心”。在中国首个“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蓬莱市中医医院的医生当中,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脑病二科主任付巍 从医23年

  心愿:尊重生命 尊重医生

  上午8点40分,付巍的办公室人来人往,忙得不可开交。从1997年来到医院,她工作至今已有23年。

  说起工作的感受,付巍深有感触地说,她每年都在成长,尤其是刚开始工作的前五年,通过出去学习,医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平时喜欢钻研的她,结合所学的中医专业,把中医和西医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使许多疑难杂病从之前类似的病例里分出来,很好地加以解决了。“前几天有位93位的老大爷,突发脑梗死,病人被及时送到我们脑病二科,采用静脉溶栓技术,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已完全康复!”话语间流露出满满的成就感。

  付巍坦言,她就想当个好大夫,患者喜欢她,愿意找她看病,病痛到她这里解决了,从内心里感受到给患者解除病痛的喜悦。问及最大心愿,付巍直言不讳:希望医患互相多一份理解,尤其是对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给予足够的尊重,因为生命至高无上,尊重生命,尊重医生,医患关系和谐了,生活就更美好了。“伤者为重,一切都是为了病人,在医生的眼里,一视同仁,看到病人健康,是我们医生最欣慰的事。”

  心病一科主任崔喜荣 从医20年

  心愿:但愿世间人常健,何防架上药生尘

  崔喜荣,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0个年头,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名副主任医师,心病一科主任。

  每天7点20分准时上班,但下班却从未准点,因此被母亲戏称为“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但一接到手术的消息,她立马上岗。记得有一次,一直没时间陪儿子的她,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准备陪儿子看场电影,离开演还有一段时间,她陪儿子吃个便饭,结果饭还没上,需要紧急手术的电话来了!崔喜荣顾不上儿子,立马赶回医院,手术一直忙到晚上8点30分,圆满成功。“那种幸福感别人根本理解不了!”崔喜荣表示。

  “但愿世间人常健,何防架上药生尘!”这是崔喜荣最大的心愿,“世界上最不希望出事的,就是医生,每个医生都希望可以治愈自己的患者!真诚地希望人们能给医生充分的信任,敢于挑战病魔。”

  外二科主任孙杰 从医20年

  心愿:医生顺心百姓健康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快20年的孙杰,从一名稚嫩的医学生成长为神经外科的老医生,一路走来,流过泪,洒过汗,受过委屈,体味过辛酸,但更多的是收获了喜悦与满足。

  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病人多为急症重症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刻不容缓,对神经外科医生综合素质是个严峻考验。只有通过刻苦钻研、不断实践、完善自我,才能胜任繁重复杂的临床工作。“当你用双手将一个昏迷的病人通过手术恢复苏醒,当一个瘫痪的病人在你的手术下重新站起来,当你看到病人因为你的治疗露出久违的笑脸,当你听到病人家属感谢及赞许的话语,所有流过的泪,出过的汗,体会过的委屈与辛酸都成为过眼云烟!”孙杰说,“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当一个医生真好!”

  急诊科医生李继业从医17年

  心愿:医患和谐 共战病魔

  当警报响起,犹如鸣起进攻的战鼓,急救医生们拿起药箱,就这样风驰电掣般跑遍大街小巷,风雨无阻地走进千家万户,和时间赛跑,争抢延续生命的机会。急救医生的生活平凡而不平庸、看似单调却有伴随着乐趣与满足。

  李继业,2001年大学毕业来到医院工作,2009年调到急诊科,转眼就快10年了,期间,他经历了许多辛酸苦辣,多数患者能够理解他们的艰辛与不易,但仍有个别患者和家属不理解,常因为手头忙于治疗危重病号,没能“及时”顾及到他们,而受到冷嘲热讽甚至谩骂殴打。

  问及心愿,“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健康康的,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思想上。”李继业说,“真诚地希望人们能够理解急诊医生的不容易,如果能给医生多些理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问及这些年来最大的感受时,他说,当通过努力挽救一个生命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职业自豪感,是他人生选择的价值所在。

  儿科医生张晓红 从医7年

  心愿:孩子健康 快乐无忧

  问病史、查身体、开检查检验单、开药、讲解用药方法、叮嘱护理事项……儿科接诊不仅要求医生快速精准地检查患儿,且保证不能出任何差错。对于这些,张晓红说,既然选择了做儿科医生,那就必须对病人负责,把每个患儿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治疗。因为喜欢孩子,所以选择儿科,她很庆幸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并通过不断地努力让理想成为了现实。

  临床工作不好干,素有“哑科”之称的儿科更是不容易,孩子的不适和哭闹,家长的不舍和焦躁,时有冲突和误会的发生,但这些都不会阻挡张晓红对梦想的坚持,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她们的帮助下,减轻病痛,渐趋康复,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当看到患儿治愈出院,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从医7年的张晓红,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情寄语自己,她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孩子们健康至上、快乐无忧,家长们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也希望自己在将来医术能日益精进更好地为患儿治病祛痛。

  肾病科医生陈维亮 从医6年

  心愿:让患者活得更好更长

  在医院,有这样一群患者,他们必须每周定时到医院报到,否则他们的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他们就是尿毒症患者。

  2013年医院建立全新的透析室,肾病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陈维亮来到医院工作,至今工作6个年头。目前医院有75位透析病号,每周3次,1次半上午或半下午,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由肾病科的医生陈维亮及护士陪伴着。

  透析没有节假日,即使是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他们仍然忙碌在一线。对医生和护士来说,只要有需要透析的患者,他们就要时刻坚守岗位。

  目前透析时间最长的患者已有10年。他最大的心愿是,尽最大的努力,让透析患者活得更好更长。

  新入职医生王灿

  心愿:期待更多理解支持

  今年7月23日,经过八年的在校学习,王灿成为医院一名新入职医生。根据医院安排,他来到急诊科转科学习,报到当天,就进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在值班当天,他一个人就跟随120急救车出诊了四趟,之前带着新奇,如今忙碌成为一种常态。从接到120指令到上救护车出发,只有30—45秒时间,有时一顿饭得分三四次才能吃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时速!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就是生命!

  尽管入职时间不长,王灿却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个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的工作。“苦点、累点我们真的不在乎,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但是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医生是个成就英雄的行业,生命就是医生所承载的天降大任,他希望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为人民健康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实习医学生刘婵

  心愿:常怀初心 精研医术

  目前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专业的的刘婵,今年6月份来到医院实习,按照要求,一年内要在12个科室轮流实习。目前,刘婵从医院内分泌科转到保健科,半个月的时间,她已经从刚进入医院的紧张、手足无措等,逐渐适应医院的工作。

  说起心愿,她表示,医者以德为先,换位思考,视病人为亲人,作为实习生,学习先辈们的责任心、怜悯之心。尽管实习时间不长,但她收获很多,她最大的感受是,把病人治好后,收获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编后语: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救众生。尊重医生不是尊重哪一个人,也不仅仅是尊重这个群体,他更是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因为尊重生命,我们才能尊重医生,换句话说,医生有尊严,生命才会显得更有尊严!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