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为患者守好生门

2020-06-09 11:2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于胜强(右二)分析患者病情

于胜强(左三)在查房

于胜强(中)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大众网·海报新闻通讯员 成修 马瑾 记者 刘妍明 烟台报道

  近年来,随着亲属供肾活体肾移植术的日趋成熟,利用亲属活体器官来进行肾移植成为让尿毒症患者走出绝望的最佳替代方式。作为国内领先的器官移植中心,多年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医疗团队精益求精的同时给很多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不断学习新技术、改进手术方式并在切口等细节上下功夫,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于胜强主任看来,“术中减少肾脏缺血时间的每一秒钟都弥足珍贵,缩短手术切口的每一毫米都很有价值”,给自己定下严苛要求的他也给患者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多年来于胜强和团队经手的肾移植取得了极高的成功率。

  开启重生 活体肾移植让他有了新生活的希望

  生活像是有意开了个玩笑。刚过而立之年,工作上了新台阶,初为人父的陈力(化名)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的美好就先遭遇了变故。三年前查出患有肾病的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乏力、精神无法集中,每天透析4—5小时,让他彻底和正常生活“绝缘”,每天只能上半天班,饮食严格被限制,他几近半个“废人“。

  供体短缺是全球性难题,陈立只是众多等待者的一员。边透析边等待肾源的陈力经历了近半年的绝望期,但看着年迈的父母和稚嫩的孩子,他又不舍得放弃。儿子一天天虚弱,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毅然决定捐肾救子。辗转北京、南京等地多家医院,陈立最终选择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治疗过程的“透明化”和提前做好“功课”的于胜强给了陈立信心。2019年上半年,陈立顺利进行了活体肾移植。

  “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也更有信心了,我必须自立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陈立说,自己患病的几年内一直是家人的负担,如今手术顺利的他更希望能做回顶梁柱,做家人的支撑。“我感激我的母亲,感激烟台毓璜顶医院于胜强主任团队,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使我有能力孝敬父母、照顾家人”。

  陈立母亲术后恢复也非常顺利,切口愈合良好,可以胜任日常家务活。陈立母亲说:“为了儿子能重获健康,我的付出非常值得,只要儿子能好好活着,我怎么样都愿意。家人都把我当成了功臣,日常生活对我关怀备至,不让我干什么体力活,现在儿子能正常上班,我非常高兴,整个家庭也非常和睦”。

  陈立的幸运绝非偶然。据了解,自我国全面停止死囚器官捐献以来,器官移植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居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二是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而碍于“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居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尿毒症患者的需求。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术的日趋成熟让更多尿毒症患者有了新希望。

  “供肾质量好、供体与受体间组织相容性好,术后排异反应低,术后并发症少等,活体肾移植手术在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于胜强主任告诉记者,相较于被动等待居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亲属间的活体肾移植手术时间安排便利、查体更全面且兼具费用低及增进家人间情感交流等特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这也是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近年来重点攻坚的方向。

  针对部分患者担心的供肾者身体损伤问题,于胜强进一步解释说,供肾者确实需要做出一些付出和牺牲,我们团队的努力方向也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供肾者手术切口仅在5—10公分,术后3天左右即可出院。捐献肾脏给亲属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术后需注意养生、每年做1—2次健康查体,尽量做到饮食起居规律、避免熬夜、避免重体力劳动。此外,供肾者毕竟在无病状态下接受了一次手术,多了一个切口瘢痕,少了一颗肾脏,少了一层保障(捐肾后如果罹患糖尿病、高血压、肾肿瘤和肾炎等疾病时,只剩下一颗肾脏在孤军奋战)。这些都是亲属供肾者的伟大奉献,无私的爱的奉献。

  国内领先 改进手术方式和切口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对患者而言是亲情的延续和巩固,但对医者而言则需承受更大的压力。手术顺利为患者守住生门,一家人皆大欢喜,稍有不慎则可能让整个家庭有不可承受之痛。一面是死神的不断逼近,一面是患者热切的求生欲,唯有不断精进技术,才对得起这沉甸甸的信任。

  于胜强主任告诉记者,作为国内名列前茅、省内领先的器官移植中心,多年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几代人的摸索和努力下,2005年其在省内率先开展经腹腔镜活体取肾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一改传统手术恢复慢的缺点,让很多患者受益其中。但这类手术并不“完美”,经腹手术术后可能存在肠粘连的风险,引发腹疼等并发症,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如何能既发挥出腔镜手术的优势又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于胜强和团队发现经后腹腔活体供肾切取(后腹腔镜)利用腹膜后潜在腔隙进行操作,对脏器干扰少、肾蒂血管控制容易,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但这类手术由于操作空间小、解剖标志物不清晰等特点,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只要对患者有利,哪怕再难于胜强和同事都愿意努力探索,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熟能生巧”,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让患者最大程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技术探索无止境,从来都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应用带来的供肾热缺血时间较长、腰部切口损伤较大等问题又成了于胜强和团队攻坚的新动力。

  “切断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会带来腹壁肌瘫,直接影响术后美观。“于胜强告诉记者,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虽然较此前的术式已有了大改进,但因为后腹腔空间小、肾脏热缺血时间较长,容易对器官造成损伤。此外,切口位置靠上,由于肌肉厚、恢复慢、瘢痕更明显,也困扰着很多爱美的患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于胜强和团队利用腹股沟上方切口代替腰部切口,创口缩短了2—3公分不说,由于选择肌肉薄弱位置切口,不损伤主要神经、创伤小,且因术中采取“瞬间取出”的方式减少了肾脏缺血时间,大大保证了移植的效果。此外,于胜强还和团队在术中血管游离及术中肾脏保护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秘诀”。这些探索不但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保证肾移植的存活率是第一位的,但在这之外也必须兼顾供肾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于胜强看来,术中每一处细节考量都关系着患者的预后效果,马虎不得。

  用心坚守 守住生门只是第一步 与患者的长久陪伴更重要

  守住生门是器官移植科医生的职责,但器官移植手术成功仅仅只是新生活的开始,这之后更长久的陪伴尤为重要。耐心、细心地做患者的“贴心人”,让于胜强和团队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不少外地患者也慕名而来,把自己生的希望交到了于胜强团队的手里。

  在“好大夫在线”网站中,于胜强主任的“诊后服务星” 目前在肾移植方面全国排名第二,90天内有36位器官移植患者和家属对于胜强做出“双百”评价,疗效满意度和态度满意度均为满分。一位张姓患者留言称“于胜强主任非常认真负责,用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而且态度和蔼可亲,是可以信任的好大夫”。

  让陈立感念至今的是,术后的每次复查中于胜强不仅仔细询问他的身体情况,还会询问母亲的情况。而不管哪次复查,于胜强都能清楚地说出他上一次化验结果的数值,这种把患者装在心里,愿意提前做“功课“的精神让陈立感动的同时也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移植患者王晴(化名)眼里,于胜强已经不仅仅是给她新生希望的医生,更多时候他已经成了自己的家人。术后回归工作后被照顾减少了工作量因而失去评优机会,让要强的她难受不已,王晴会发微信跟于胜强“抱怨”。

  对敏感而略有术后焦虑的王晴而言,能这么信任一个陌生人并不容易。住院期间的担心和烦躁折磨得她差点抑郁,是于胜强始终耐心的开解让她逐渐走出焦虑。让王晴最为感动的是,因为术后过于焦虑和担心,在拔除DJ管时她坚持请于胜强主任帮忙,当时正在出差的于胜强没有推辞,接下了这“多余的活儿“,赶回来亲自替王晴拔管。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付出,逐渐”治愈“着王晴的心病,让她更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在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之外,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爱传递。一位患者得知赴澳大利亚学习的于胜强即将回国,悄悄查了落地当天的天气预报发给他,并留言“不能为您做更多,帮您看了看天气预报,国内下雪,注意添衣”。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满满的承载了患者的爱,让于胜强感动了好久。还有患者出院后画下了于胜强日常工作的素描画像,感谢他的耐心和负责。

  严于律己 只有对自己更严才能更好对患者负责

  在患者眼里耐心又细致的“好好先生”是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兼“强迫症患者”。既不想辜负患者又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每台手术前于胜强往往要在脑中预演手术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以确保万无一失。术后他还会习惯性地回顾整个手术过程进行复盘,以期能对今后的手术改进起到作用。

  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他在带团队时也不会放松要求。“移植手术后的用药剂量和补液多少都需要精打细算,不能有一点差错。”于胜强主任告诉记者,病人患有多年尿毒症,身体情况一般较差且多伴有高血压和心脏方面的问题,稍不留神就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结果,只有勤跑、多观察才能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因此器官移植科医生需要早晚查房,熟知患者病情的每一点变化。

  多年来始终和患者在一起已经成了于胜强的习惯,每天下班之前不到病房看一眼,他总觉得“心里少点什么”。2016年,痔疮手术后第三天,于胜强忍痛回到手术室,病人的手术顺利做完了,他的切口却迟迟没长好,落了家人一顿埋怨。

  这种“拼命”也体现在疫情期间。肾移植手术成功后的随访十分关键,根据患者的身体指标随时调整排异药物的剂量和品类一刻也不能松懈。疫情期间,于胜强主任的门诊随访从未间断。外地患者不方便到门诊随访,于胜强和团队开设了网上门诊,24小时为患者解疑答惑,只要患者有需要,不论多晚他都会“在线”。

  “能被这么多患者信任是种幸福,能伴着患者的新生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看着患者重新燃起生命之火,我无比欣慰。“为此,于胜强更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他眼里移植手术的成功只是患者”第二次生命“的开始,如何能陪患者走过更长的路、过更有质量的生活才是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烟台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于胜强

  专家简介

  于胜强,烟台毓璜顶医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后三年,在澳大利亚进修学习半年。

  目前主要从事肾移植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后腹腔镜活体取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保健医学奖一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烟台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山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移植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肾移植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烟台市口腔医院与省立口腔医院成立专科联盟

    6月6日,烟台市口腔医院与山东省立口腔医院口腔专科联盟签约仪式在烟台市口腔医院住院部顺利举行,烟台市口腔医院住院部也正式启用。[详细]

    06-08 17-06大众网
  • “爱眼云课堂”上线 解读如何科学防控近视

    “全国每年有30万左右的近视眼致盲,科学防控势在必行。”6月6日上午10时,由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烟台市教育局联合大众网共同开展2020“爱眼云课堂”系列直播节目第一期正式开讲。烟台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主任康烨做客直播间,以“科学护眼,...[详细]

    06-06 20-06大众网
  • 毓璜顶医院马路生:细微之处见匠心

    不抛弃、不放弃,勇于担当,勇于迎难而上,从事眼科工作20年,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副主任马路生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贯穿始终。无论病情多么复杂,只要有一线希望, 他就全力以赴,近年来每年有1000多名需要手术的患者在他手中恢复健康,重见光明。 [详细]

    06-08 16-06大众网
  • 6月6日 “爱眼云课堂”系列直播节目正式上线

    为科学防控近视,让孩子拥有光明未来。6月6日上午10时,由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烟台市教育局联合烟台大众网共同开展的2020“爱眼云课堂”系列直播节目第一期将正式上线。[详细]

    06-06 20-06大众网
  • 烟台推进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免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卫健委关于建设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操作平台建设的部署要求,近日,烟台市卫健委、市中心血站、市内各用血医疗机构已经完成该平台的建设且部分相关工作已经启动,依照市卫健委安排,该平台预计将于6月30日前投入使用,届时全市60余家用血医...[详细]

    06-08 16-06大众网·海报新闻
  • 医心援渝|张智:造福当地人民 为脱贫攻坚献力

    2020年是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年,5月10日,“烟台市—巫山县东西扶贫协作医疗队”从烟台誓师出发。面对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莱阳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张智踌躇满志。进驻巫山县人民医院半个多月以来,张智快速熟悉科室环境及人员情况,积极投入到相关工作和业务中。 [详细]

    06-05 17-06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