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冠婷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4月24日讯 (通讯员 王晶 记者 石冠婷) 香港、上海,2020年4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集团”或“公司”,股份代码:香港联合交易所0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今日公布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业绩。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面临线下业务开展受阻、信用风险上扬、权益市场波动、市场利率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国平安努力采取线上化转型等各种举措,减缓疫情影响。同时境内外资本市场大幅下跌,且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加大,导致投资收益大幅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63亿元,同比下降42.7%;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仍实现同比增长5.3%,达到359.14亿元。平安个人客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3月31日,平安个人客户数2.04亿,第一季度新增个人客户871万,其中34.7%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用户量较年初增长3.7%至5.34亿。平安团体客户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第一季度综合金融保费规模达35.37亿元,其中对公渠道同比增长173.2%;融资规模达957.48亿元,同比增长92.2%。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中国平安依托领先的科技水平,第一时间推动远程办公等线上化举措,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减缓疫情影响,实现抗疫、服务两不耽误。此外,公司密切关注疫情进展与趋势,切实履行保险使命,发挥保障服务功能、科技优势及医疗健康领域的业务特长,全面助力疫情防控,贡献平安力量。
金融业务:寿险全方位开展线上化经营,产险持续增长,银行经营协调发展
2020年第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245.56亿元,同比增长23.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传统代理人线下业务展业受阻,高价值保障型业务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加大易于销售但价值率相对较低的线上简单产品推广力度,为疫情过后客户转化做准备。第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164.53亿元,同比下降24.0%。为应对市场、行业及科技变化,平安寿险利用科技优势变危为机,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敏捷响应,跑通线上经营新模式,在队伍发展、客户经营、产品运作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为疫情后业务发展积蓄新动能。一方面,平安寿险升级线上队伍管理平台,实现增员、培训、获客展业等经营管理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坚持“产品+”、“科技+”策略,有力支撑线上化经营转型。
平安产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业务品质保持优良。2020年第一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25.89亿元,同比增长4.9%,综合成本率96.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持续优于行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安产险聚合线上服务,推出“一键理赔”功能,实现客户随时随地全流程“无接触”办理赔。截至2020年3月末,“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较年初增长11.6%;3月当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500万。
截至3月31日,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3.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3%。第一季度,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6%,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4%。
平安银行业务整体经营协调发展,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疫情期间,平安银行全面启动数字化经营及线上化运营,业务得到快速恢复,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9.26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85.48亿元,同比增长14.8%;成本收入比27.94%,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3月末,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17.23个百分点至200.35%。
科技战略持续深化,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2020年第一季度,平安科技战略持续深化,各项业务保持快速发展,科技业务总收入198.44亿元,同比增长6.0%;截至2020年3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2550项,累计达23933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达5567项。
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充分发挥领先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在线医疗服务水平,助力疫情防控。截至3月末,平安好医生已经与超过50个省、市地方政府开展密切合作,为当地民众提供实时在线问诊服务,并开通各省份义诊电话专线;同时,携手超过30家龙头企业和互联网流量平台,提供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并组织名医、专家直播解读防疫要点。在疫情高峰期间,平安好医生提供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互联网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0亿次。
与此同时,平安医保科技协同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调动多方资源全力支持抗击疫情。截至3月末,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联合日本合作方跨国捐赠医疗物资9.2万件,价值近300万元;派遣移动CT车驰援武汉,通过移动CT车筛查5304人;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共计33113个;协助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落地基层抗“疫”、防疫培训,助力地市医保局实现“掌上办”业务模式。
陆金所控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截至2020年3月末,陆金所控股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3%至3548.48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9.5%至5062.75亿元。新冠疫情期间,陆金所控股充分利用AI技术缓解复工率不足的压力并对贷款组合质量进行密切监控,同时还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按照国家政策申请延期还本付息,助力客户渡过难关。
金融壹账通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大力拓展第三方客户,第一季度支持交易规模持续保持增长。同时,疫情也驱动金融行业对云解决方案、线上化产品服务需求的增加,带动行业长期增长机会。
平安智慧城市业务已布局政务、生活、交通、医疗、教育等众多板块,并已在国内115个城市和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落地推广。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城市业务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协助各级政府提升疫情防控效率,助力城市复工复产。在生活板块,平安智慧城市业务助力深圳市政府通过“i深圳”APP提供“深i您”系列抗疫服务,为深圳抗疫和复工复产提供坚强保障。在医疗板块,平安智慧城市业务联合国家权威机构打造“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系统,上线逾300个官方平台,覆盖全国21个省和31个地市,为公众实时提供疫情动态;提供新冠肺炎智能阅片服务,覆盖全国1500余家医疗机构,出具单一智能分析结果仅需15秒,筛查出2万余名疑似病例。
展望未来,中国平安表示,受疫情持续影响,短期内,保险业务线下展业受阻,投资收益下行明显,信用风险增大且融资业务需求减少。但中长期来看,各项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保险、金融等方面的需求将迎来反弹;另一方面,此次疫情防控凸显科技赋能重要性,催生科技应用及医疗服务的发展机遇。面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的显著增加,公司将化危为机,紧跟国家政策,发挥保障服务功能及医疗健康领域的业务特长,在抗击疫情及其他保障社会民生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是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转型深化的关键之年,公司将加快传统金融业务的科技转型,抓住医疗科技发展的契机,巩固科技业务的领先优势,为股东、客户、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于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在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长为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7位,居全球多元保险企业第1位;在美国《财富》世界500强名列第29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中国平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
中国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指引下,公司将创新科技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为客户创造“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体验。更多讯息,欢迎登陆公司官网www.pingan.cn或中国平安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pingan/查询。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冠婷
香港、上海,2020年4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集团”或“公司”,股份代码:香港联合交易所0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今日公布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业绩。[详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平安与中国作家协会宣布联合启动“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将面向全国青少年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精品文学课与文学素养提升名家讲座,以帮助广大青少年提升文学素养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据悉,整个计划将覆盖全国...[详细]
4月22日,中国平安宣布签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可持续保险原则》(PSI,下称“<可持续保险原则>”),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签署《可持续保险原则》的公司。《可持续保险原则》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倡导,2012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正...[详细]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工作部署,4月15日,中国平安“国聘行动”专场上线,面向全社会求职者开放约2万个岗位需求,成为“国聘行动”中招聘人数最多的企业,切实履行稳就业、惠民生等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详细]
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始终秉持“诚实守信 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优化理赔全流程智能服务,全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温暖的理赔服务体验,托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详细]
3月16日,客户刘女士的丈夫向太平人寿莱芜中心支公司送来了一面写着“理赔极速 服务周到”的锦旗,以此来表达对太平人寿快速理赔的感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