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 财经要闻

银行间资金面骤紧各期限同业拆放利率攀升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2013-06-20 10:27:00   作者:

原标题 银行间资金面骤紧令人担忧

记者 余丰慧

    近期,银行间资金面骤紧令人担忧。如端午节前的6日,上海隔夜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大涨231.2个基点至8 .294%,7天内品种涨至6 .657%;14天内品种涨至7 .74%;1月内品种涨至6.3415%。各期限同业拆放利率全线攀升。

    对此,央行也不能袖手旁观。有消息称,央行首次运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向市场注入1500亿元人民币流动性。其实,银行间市场资金趋紧的信号此前已有迹象。就在日前,一直正回购的央行,突然转向逆回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原因也是Shibor利率飙升。这次银行间市场资金骤紧,本质上来说是银行系统笼子内资金全面紧缺的反映。农业发展银行近日招标的200亿元6月期金融债出现罕见流标,就说明银行间资金紧张程度已非常严重,一定要谨防由此引发银行间支付等金融风险。

    市场分析原因有这样几种:外汇局此前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外汇贷存比补充外汇头寸,限期为6月底,这部分头寸补充收缩银行间资金约2000亿元。新增外汇占款规模的下降幅度很可能超出市场估计。由于监管加强,理财与自营之间不能交易,有可能导致提前准备头寸,资金融出意愿下降等。

    以笔者看,上述都是表面原因,深层次原因是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上的乱象以及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等资金能力下降。现在包括四大行在内向同业拆出资金可谓遍地开花(基层行都在拆出)。这种乱象风险很大,迟早要爆发。引爆点在于负巨债的拆入银行资金链条断裂,标志是银行存款下降导致内部头寸资金吃紧。现在社会融资规模在急速扩张,资金为追求高回报都流向了民间借贷高息社会融资,看看身边同事们还有几人还在银行存款获取低于通胀率的利息呢?

    商业银行前期通过理财产品吸收一些资金,但是,日前银监会8项规定使其受到严格监管,加上商业银行月底存款大幅度增加、月初流出的“一日游”虚假存款导致只是给央行缴存准备金,这部分资金连保支付都不能用,加剧资金面紧张程度。这时,拆入银行此前拆借的巨额资金集中到期后,根本无法归还,只有违约,最终导致资金链条断裂。

    商业银行间Shibor以外的相互拆借倒腾资金危害性非常大。不但使得信贷资金在银行体内循环牟利、支持不了实体经济发展,而且正在成为新的金融风险点。这预示着商业银行真正的危机来临了。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资金价格形成了事实上的双轨制。传统商业银行等笼子里的金融机构执行的是浮动幅度很小的基准利率,而民间借贷等社会融资基本上放开了,高于基准利率最少在4倍以上。资金来源渠道少,存款价格失去市场吸引力,极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条断裂而爆发突发性金融风险。

    这也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再拖了。否则,民间各种形式的融资价格畸高,而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价格过低且缺乏弹性,必然使得流动性从商业银行流出进入社会融资系统,致使商业银行很快陷入困境。

    央行运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向市场注入人民币流动性,一时少次可以,长期使用成本高、危害性大。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进而改革利率政策,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实现传统银行等笼子里金融机构资金价格与社会其他融资价格并轨是根本出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