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头条

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暴增七八倍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   2018-06-05 17:13:00   作者:

  原标题: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暴增七八倍 却有理财经理“懒得推”

  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今年5月份有175只,去年同期仅有23只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有月余,根据新规“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应留存超出预期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而要明确核算规则,并将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全部给予投资者” 的要求, 多家银行开始尝试净值化产品,在收益的分配上,也进行了创新。

  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虽然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大幅增加,但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却发现,不少银行虽然在销售,但净值型理财产品并不是银行的主推产品。

  175只净值型理财产品

  正在募集或存续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2018年5月份,面向一般个人客户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75只净值型理财产品正在募集或存续,而2017年5月份,净值型理财产品仅有23只。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募集起始时间在今年一季度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共计433只,而2017年同期,净值型理财产品仅有63只。

  从时间上来看,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银行开始落实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研发,这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步伐一致。

  根据资管新规,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应留存超出预期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而要明确核算规则,并将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全部给予投资者。也就是说,在产品没有了预期收益率、投资者自担风险的同时,也可能获得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对此,众多银行开始尝试净值化产品,在收益的分配上也进行了创新。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某股份制银行一款净值型产品,其业绩分成的方式为: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低于最低业绩基准,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如高于最高业绩基准,则对于超额业绩报酬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资管理费。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一款产品效仿公募基金运作模式,专设了投资经理,明确投资经理的投资策略以及以往投资业绩曲线,大幅提高了管理透明度。该产品期限为20年,每180个自然日为一个投资子周期,即该笔申购的投资到期日为T+180日,起购金额为5万元。

  不过,目前来看,各家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仍然偏低,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产品仍旧占较大的比重,而净值型产品占比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

  理财经理不主动推荐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多数银行都有销售,但净值型理财产品并不是银行的主推产品。

  “净值型产品一直都有,比如这款业绩比较基准为5.05%的产品,这个系列已经卖了5年多了。”在位于北京市朝阳门附近的一家银行网点里,一位理财经理拿出理财产品宣传单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这个系列有两款产品,开放频率分别为每半年和每年,上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5.05%和5.10%,起购金额都是5万元。”

  接着,这位理财经理补充道:“不过,这类产品风险等级要高一些,建议您可以考虑这款1年期的非保本理财,预期收益率也能达到5%。期限更短的还有一款215天的挂钩黄金价格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为4.5%,触发低收益的设置几乎不可能出现。”

  本报记者在上述银行网点停留约半小时,观察了理财经理向前来咨询理财产品客户的推荐优先级。其中结构性存款产品为第一推荐,个别预期收益率亮眼的人民币非保本理财为第二推荐,大额存单为第三推荐。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其他银行网点,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形。在某国有大行网点,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净值型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回答道:“相比预期收益型产品,净值型产品既没有预期收益,也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风险等级相对高一些,您确定要购买吗?”

  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向记者推荐了结构性存款产品以及一款非保本理财。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净值型产品在售时,大堂经理回答:“有的,不过要看您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她还表示:“资管新规一落地,我行就开始大力主推净值型产品。但是,很多投资者都很抵触,后来我们就不主动推荐了。不过,这两年我行一直都有净值型产品,有固定的一批客户,这类产品卖得也不错,一般在募集期或预约期的最后一天额度就没有了。”

  《证券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投资者。有不少投资者表示:“对净值型理财产品不了解,需要一些时间来接受,还是倾向购买固定收益的产品。”

  在走访中,有多位理财经理提到,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运作与开放式基金类似,要关注产品风险等级,并且看清楚产品说明书,了解具体资金投向。购买后,要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在获取最大化收益的同时,防范潜在投资风险。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