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刘丰团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6-05-31 09:18:00   作者:

刘丰团为患者检查

刘丰团认真做好下级医师的带教工作

  有人说,精神科是出力不讨好的地方,但他却在这里一干就是39年;有人说精神病人最不近人情,但是他却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待;有人说做师傅应该懂得留一手,但是他面对后辈却总是倾其所有。他是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科一线最老的大夫,他是患者最信任的“亲人”,他是青年医生最敬重的老师,他叫刘丰团,他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本职工作而已。

  勤奋好学 一名医生的成功之道

  1977年,刘丰团从莱阳卫校毕业,来到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那一年,他刚满20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华。一转眼,39年时光飞逝,刘丰团从一个帅小伙变成了科室里年龄最大的大夫。当年,他和同学们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专生,在社会上特别吃香,大家对未来都抱有美好的想象。当得知被分配到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后,他难受了很长时间,但是思前想后,他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工作。

  “工作总要有人干,更何况我们是大夫,没有挑肥拣瘦的理由。”刘丰团鼓足勇气踏上工作岗位,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精神疾病的复杂程度远超自己的想象。刚参加工作可以说是两眼摸黑,什么都不会,与患者面对面,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问起。由于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知识,而精神疾病又是一个对“经验”要求颇高的领域,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他突然有了种紧迫感。

  为了能够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刘丰团白天像是跟屁虫似地跟在老大夫的身后,大到诊断开药,小到问诊查房,刘丰团都要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初到医院的几年里,他每天都要学习到夜里十点以后,把弄不懂的问题整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请教老大夫。有的时候,他连珠炮似的几个问题一股脑抛出来,让很多老前辈都感慨这位新人勤奋钻研的学习劲头。

  刘丰团每天都将自己“埋”在各种学习资料和临床实践中,在很多同事眼里,他的努力甚至有些“疯狂”。但付出总有回报。刘丰团清楚地记得,在行医初期,他曾经收治过一位神经官能症患者,当时由于自己太年轻,病人家属很不相信自己,甚至当面要求让资深专家重新诊断。经过来回折腾后,家属惊讶地发现,专家的诊断和医嘱竟与刘丰团的一模一样,这让患者家属对刘丰团刮目相看。现在,刘丰团虽然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但是每天学习的习惯从来没有间断过。

  医者仁心 做患者最信任的人

  提到刘丰团,很多患者都会脱口而出:“他是位好大夫。”刘丰团的好名声在患者圈子里有口皆碑,甚至一些别人无法接近的患者,在刘丰团面前也会变得平静下来,很多人问刘丰团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刘丰团总是笑着告诉大家,自己没有秘诀,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情而已。

  从行医的第一天起,刘丰团就坚持把患者当亲人看待,因为“亲人”是这个世界上与自己最没有隔阂的人,作为医生如果能把患者当成“亲人”,那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设身处地去为患者考虑。虽然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异常,但是在他们心里面,谁对他好,谁对他关心,他们全都知道。

  2008年,刘丰团收治了一位抑郁症患者,患者经过治疗出院后,病情出现反复,一度想要自杀。在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她心里最放不下的竟然是为她治疗的刘丰团医生。作为精神科医生,刘丰团知道,病人的情绪已经失控,只要放下电话就极有可能自杀。为了稳住患者,刘丰团一边给她做心理疏导,一边与她拉家常,尽量拖延时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患者的丈夫下班回家了,患者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刘丰团又在电话里告知家属各种注意事项,并叮嘱家属及时带患者来院复查,稳定病情。这看似普通的一个多小时的医患对话,在决定一条鲜活生活的去留时,才让人感受到它生死攸关的惊心动魄。

  患者能够在最危难的时候想起医生,这说明医生是他完全信赖的人,而要做到这一步,需要一名医生怎样无私的付出啊!精神疾病患者有时神智不受控制,打人骂人都是常有的事。但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患者越是这样,就越需要医护人员的爱护。很多时候,刘丰团刚被某位患者攻击了,就忍着痛到床前查看患者病情。这其中的辛苦,刘丰团总是笑着说,这都是一个精神科医生最基本的工作常态。

  精神疾病往往需要长时间服药来维持,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让刘丰团很难过。为了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刘丰团每次开药都是精打细算,从药品种类到用药剂量,他都出奇地苛刻,能用5元钱治疗的药,绝不开10元钱的处方;能服1片药见效的,医嘱绝不下2片药的量。

  刘丰团说,做医生,特别是做精神科医生,很多时候都是要凭良心做事。要把病人当成亲人,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精神疾病受社会歧视,治疗费用大,如果医生失了做医生的本分,那毁掉的不仅仅是患者本人,他身后的家庭也会垮掉。

  责任传承 他是青年人的领路人

  于晟培是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走进精神科,刘丰团成了他的带教老师。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于晟培和刘丰团当年一样,面对症状各异的患者束手无策。刘丰团作为过来人,深知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因此不管是查房还是门诊,只要方便就一定叫上于晟培一起。有的时候,小于不明白的问题,他会翻来覆去地讲解很多遍。为了让小于尽快成熟,刘丰团将自己当年记下的那一沓沓的笔记拿出来供他学习,翻看着那些经历了三十多年已经泛黄的纸张,细读着那些当年青涩又刻苦执着的文字,于晟培的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要知道,这些笔记可是刘丰团一辈子的精华所在,他能把笔记本拿出来,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很多人都说,做师傅的应该多留一手,但是在刘丰团这里,他恨不得让年轻医生一晚上就把他的本事全学到手。让于晟培特别感动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戒酒的患者,该患者对治疗很排斥,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很差。刘丰团为了让病人尽快得到有效治疗,几乎天天靠在上面,甚至许多应该护士做的工作,他也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刘丰团说得最多的话是,“我哪儿有什么事迹?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太普通了。”在刘丰团看来,他的工作与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无异,但在我们看来,刘丰团身上所展现的勤奋、善良、责任,正是一位医者最宝贵的品质。大医仁心,刘丰团用39年,14235个日日夜夜,谱写了一曲精神科医生的光辉赞歌。这首歌没有激昂的旋律,亦没有慷慨的歌词,有的,是对每一位患者如同家人般的关爱,有的,是对医者职业的高尚操守,有的,是对医疗责任的不断传承。

  刘丰团,一个无愧“最美医生”的好大夫。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