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首页烟台新闻

烟台冷库建设已达极限 盲目出库易成积压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2-09-26 08:09: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到2011年,全市拥有气调库155座,冷风库891座,总库容量达到全市苹果总产量的50%以上。”果蔬会期间发布的烟台苹果市场情况报告中,关于冷库建设情况的一系列数字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烟台冷库建设已经达到极限,盲目库存容易造成市场积压。”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
  
  现状>>
  
  一条街上
  
  开了十几家冷库
  
  每年苹果一上市,王廷森就开始到烟台、陕西等主产区收购苹果,然后发往浙江市场批发。“这几年苹果越来越难收了。”
  
  “囤苹果的果农多了。”王廷森说,在他常去收购的唐家泊镇,很多果农都会将一级果挑出存进冷库。
  
  “以前总觉得囤苹果风险太大,也不爱操那个心,但是这两年大家都存,我也存了几千斤好果。”蛇窝泊镇果农刘天明从2010年开始囤苹果,第一年确实尝到甜头,但是接下来的两年让他操了不少心。“周围几个冷库差不多全部存了苹果,到了点大家集中出库,价格就拉低了。”
  
  蛇窝泊镇大柳家也是栖霞苹果的主产地,每年到了富士苹果集中上市的时候,这里收苹果、卖苹果的扎了堆,但是现在这里成了“冷库一条街”。2000米左右的路段上集中了大大小小十几家冷库。
  
  尴尬>>
  
  烟台冷库建设
  
  已经达到极限
  
  “这几年盲目上马的现象比较严重,烟台冷库建设已经达到极限。”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提供了一系列数字,到2011年烟台市总库容量230万吨,达到全市苹果总产量的50%以上。
  
  冷库大量上马,虽然在短时间内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但是等果农存储苹果的热情降了下来,很多冷库都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存第一年赔了,存第二年还不赚钱,到第三年果农存苹果的热情一下子就没了。”徐卫红在栖霞官道镇经营一家果蔬保鲜库,储量在5000吨左右。他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的冷库有点“吃不饱”了。
  
  据了解,冷库建设的各项费用都已经投入,空库肯定是要赔钱,不少冷库都开始发展代购业务。
  
  影响>>
  
  储存苹果集中出库
  
  容易造成市场积压
  
  冷库大量建设一方面吸引果农存储,另一方面冷库自身也收购存储,这就造成存储苹果量的激增。“冷库里的储存苹果集中出库,就会造成市场积压,到最后谁都卖不上价。”赵培策分析,冷库间的盲目竞争易造成市场上苹果的剧烈波动。
  
  赵培策认为,连续几年的苹果收购价格上涨,使得相当一部分果农和果商盲目乐观。“一方面果农惜售心理严重,价格越涨越不卖。另一方面收购企业高价收购,造成了高成本。”同时,前期市场上苹果销量少,6、7、8月集中出库,造成市场上货量过盛,最后只能降价亏损销售。
  
  “如果连续几年‘高行情、低售价’,储存企业肯定不堪重负。为了生存肯定会在以后压低收购价,使收购行情大起大落,最终受害的还是果农。”赵培策介绍。记者 孙芳芳
  
  

达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