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烟台区县 > 龙口市

龙口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让百姓乐起来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2-12-18 16:46:00

  大众网烟台12月18日讯 (通讯员 张惠 冯利民 见习记者 王宁) 高雅的戏剧、恢弘的《龙口赞》、欢声笑语的“幸福龙口欢乐行”演出……2012年,龙口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高潮迭起,“阳春白雪”让大家叹为观止、回味无穷;“下里巴人”让他们大饱眼福、直呼过瘾。近日,记者走遍龙口大街小巷,倾听老百姓今年的高兴事儿。
  
  请进来与名家名角面对面
  
  《锁麟囊》属于程派戏,这种京剧形式在龙口不常见,因为不好发音,我们这些票友总唱不好。没想到,国家京剧院能够到龙口演出,这真是国粹送到家门口,那唱腔张弛有度,那场布美不胜收呀。”提及今年6月18日晚国家京剧院在南山大剧院表演的《锁麟囊》,时隔半年仍让怡园小区居民张家民印象深刻。这场品位高雅、佳句叠出、结构巧妙、节奏得法的唱腔和婀娜多姿、雍容典雅的表演,“锁”住了观众的心。然而仅过了百余天,10月12日晚,著名演员刘晓庆主演的大型传奇话剧《风华绝代》震撼上演,再次为龙口百姓献上文化饕餮盛宴。市民在享受演出的同时,不禁感慨:龙口的文化品位在提高,百姓的精神生活真过瘾。
  
  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前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旺盛。今年以来,龙口市按照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基本要求,邀请国家级艺术家来龙,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具体工作中,该市突出文化兴市,努力塑造城市新风,先后有著名词作家阎肃来龙采风创作歌曲《龙口赞》、国家京剧院表演经典剧目《锁麟囊》、著名演员刘晓庆主演话剧《风华绝代》。值得一提的是,《锁麟囊》和《风华绝代》成功演出完全采用市场化机制运作,在保证市民文化需求的同时,不花财政一分钱,还从根本上解决宣传推介滞后、活动规格低、规模小、档次不高等问题,最终使老百姓消费得起,看得过瘾,回味无穷。
  
  送下去为百姓演出实打实
  
  “那些电视上听过的歌儿,一下子就来到俺们跟前唱了,尤其是那首《母亲》,真唱哭了不少村里人,听着心里可暖和了。”5月23日,由龙口市文联、市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幸福龙口欢乐行”演出走进该市七甲镇大磨曲家村,这让五六年没有专业演出团队来的村子炸开了锅,也让年过半百的村民曲有君兴奋不已。前来观看的村民将演出场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有骑着自行车来的、有骑着摩托车来的,有拿着马扎早早等待的,来晚了挤不到前头的,就索性站在自行车上看演出。
  
  今年,龙口市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市开展了“幸福龙口欢乐行”活动,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求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市级层面,利用重大节庆举办了元宵节游园灯会、焰火晚会、春节秧歌进城展演、“七·一”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演出30余场。各镇街区按照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的要求,新建镇级固定演出点97处,目前已演出550场。65个部门单位共为农村群众送文艺演出91场;89个承担包村任务的部门单位为所包村送戏剧节目88场。同时,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村居、企业及民间文艺团体广泛参与各层面群众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共为镇村群众送文艺、戏剧演出50多场。全市40个“戏迷俱乐部”为群众送戏400多场,4个艺术协会为群众送文艺节目80多场。
  
  动起来促文化扎根心贴心
  
  “这个动作,扇子右边打开,慢,一定得慢,跟着音乐……”12月17日上午,在龙口市芦头镇芦头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二楼,五名60岁左右的村民正在挥舞着扇子,随音乐起舞。69岁的战普庆作为舞蹈队的中坚力量,早已将练舞当成“事业”,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边数着节拍边帮队员纠正动作。“原来种完地,不是凑在一起‘唠家常’,就是在一块搓麻将。如今不同了,自欢乐行演出后,文化就送到家门口,我们忙完活就唱唱歌、跳跳舞,生活可滋润了。”芦头村村民战普庆越来越喜欢上这种生活上的新变化。在战普庆练舞的隔壁房间,5位票友就像上班一样,每天上午都到这里练唱,而旁边则坐满了他们的老戏迷,眯起双眼津津有味地听戏。音乐声、乐器声、喝彩声、笑声,让苍凉的乡村冬日华丽转身。
  
   龙口市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让文化活动真正在群众中生根发芽。该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先后对东莱街道、徐福街道、兰高镇等乡镇的文化活动进行专业的辅导达30余次。通过专业老师辅导,农村文艺爱好者的演奏和表演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幸福龙口欢乐行”活动着力扭转该市以往群众性文化活动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政府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文化馆和其他相关部门对经济条件低的文化弱势群体,以“帮扶”为主,为他们提供普遍、均等,又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帮扶引导;对经济条件较好的,以“引导”为主,激发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今年以来基层新成立的演唱队、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达160个。在各村居全部设立简易演出点,年内组织各类自发演出活动4200多场。
  
   

夏晗莫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