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首页焦点图 > 房产

房贷成中产消费力分水岭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2012-07-28 07:3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换算,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在6万元—50万元之间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畴。中等收入群体,应是社会收入构成中的大多数,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中坚力量。这一次,记者走入了5个中等收入家庭,以了解不同收入层次中产群体的消费动力和消费倾向。

  杨洋 上海市

  正在凑首付

  年收入15万元 

  房价是座山,首付压掉了杨洋吃住以外的所有消费冲动

  “当初这房子不到一万一平,现在三万出头,您已经很赚了,能不能便宜五万。”在上海工作的杨洋准备买房,正在和业主讨价还价。“我这五套房子要拿回800万,不能便宜。”业主寸步不让,买卖没谈成。

  杨洋三年前大学毕业,在一家外企工作,年收入税后15万。由于家里没太多积蓄,至今没有买房。“同学之中毕业能买房的全都是靠家里。我工作近三年攒了20万,父母一辈子攒了20万,家里要我抓紧买个房好找女朋友。”杨洋说。

  “为了买房,除了吃以外,各方面的开支我都尽量节省。”杨洋介绍,“同事自己租房一个月要5000元,我合租每个月分担房费2300元,吃饭1000多元,除了刚工作的时候添置了西装、衬衫、皮鞋,我平常还是穿在学校的那些牛仔裤、T恤衫。唯一的大项支出就是去年买了台iPhone。现在又是同学结婚高峰期,一个红包基本都是500到1000元。”这样杨洋每个月的花销要近5000元。

  谈到如果有钱了,想消费什么。杨洋说:“有钱了当然先买房,买了房还要还贷款,如果这之外还有钱,就带父母去旅游。”

  李凤 江西鹰潭

  一套房 有贷款

  家庭年收入不到8万元

  住房贷款和物价上涨,让李凤每月的消费都安排得很紧凑

  李凤夫妻俩都在江西省鹰潭市的事业单位工作,有一个读小学四年级的小孩,每月夫妻俩收入加起来6500元左右,年收入不到8万元。

  自从夫妻俩两年前用公积金贷款24万元买了一套新房,李凤就过上了有房贷的生活,“以前还经常在商场买买新衣服,现在比较少了,因为要还贷款,家里每月消费都安排得很紧凑。”翻开李凤的生活账本:每月还贷2200多元,生活费3000元,买衣服消费500元,余下800元算是家庭活动经费,人情来往、医疗等就靠这些。

  “现在最大的生活压力一个是还贷,另外一个是日益上涨的物价。”李凤说。三年前,像她这样夫妻俩都是上班族的家庭,生活水平在鹰潭算是中等的了,“但事业单位工资涨得慢,近两年物价又涨得快,现在我们可能要算中下收入群体了。”

  “等还完了房贷,我俩计划为小孩将来读书储点蓄,另外就是有条件的话买辆车。”李凤说。

  陈华 四川成都

  一套房 无贷款

  家庭年收入18万元左右

  房贷还清了,陈华打算换辆车,还要省钱给儿子留学

  “房贷还清后,家里的钱就不那么紧张了,吃喝一千元,汽油费三四百元,日常用品两三百元,加上水电煤气费,每月的正常开销在两千元以内。”陈华告诉记者。

  陈华是成都市一家外企的高级工程师,每月收入在1.2万多元,她的丈夫是一位小学教师,每月收入2000多元,家庭月收入能达到1.5万元。家里最近一年最大项的支出就是购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儿子的课外兴趣是计算机语言。”陈华告诉记者,买笔记本花了六千多元,夫妻俩心疼了很久。“毕竟去年一年的花费也就才两万多。”

  家里之所以这么节省,都是为了多给儿子省点钱争取今后出国留学。目前,陈华夫妻除了给双方老人按时寄一些钱,其它的钱都存起来。

  关于未来的消费打算,陈华说,希望能换一台好一点的车,毕竟现在家里的爱丽舍已经比较旧了,另外希望能换一些新的家电。“但是大宗的购物也就是想想而已,毕竟钱要为儿子以后出国留学存着,另外也要为将来养老做打算。”陈华说。

  王先生 湖北武汉

  两套房 无贷款

  家庭年收入30万元以上 

  生活没压力,除了健身想不到还要消费啥

  王先生是某大型央企湖北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年收入近20万元,他的妻子年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王先生说:“吃,公司有免费的食堂。穿,我的衣服一般不超过1000元。倒是我老婆,比我爱买衣服、包、化妆品什么的,但都等到打折的时候才买。行,我开的小富康,价格不超过10万元,每月油钱也就1000多元。”

  住的方面是王先生一家最近几年最大的花销和最大的投资。王先生早年曾享受单位的一套福利房。2004年,他把福利房退出去,再加30多万元“置换”了一套170平方米的大房子。2007年,为了儿子小升初,王先生一家倾囊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7000多元一平方米买的,现在已经涨到一万六了。”2009年,王先生就还清了贷款,重新开始储蓄。现在,已经攒了60万元左右给儿子出国留学。

  王先生一家吃住行无忧,在武汉最优质地段有两套房,且无债一身轻,又完成了教育储蓄,按理说可以大胆消费了。但仔细想起来,他还真想不到能消费什么:“除了花五六千元办了健身年卡,其他就觉得没什么需求了,也没发现有啥好的商品和服务。”

  张国平 安徽合肥

  多套房投资

  年收入50万元左右

  热爱出国旅游购物,倾向于购买更高品质的服务

  “这些年最大的消费就是旅游,趁着身体好赶紧跑,我的梦想就是走遍世界。”42岁的张国平女士在接受采访时笑言。她从十几年前开始投资股市和商业写字楼等地产,如今的她每年能够赚到50万左右。

  张女士每年都要出国几趟,“每年争取出去三次,如今我们除了南美、北非的一些地方以外,基本上都已经玩到了。”去年,张女士一家三口先后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德国,除购物外花费了20多万。“花费的大头是往返机票和住宿。每次都是豪华团,公务舱,五星酒店。”

  除了旅游消费,张女士出于社交需要花费数十万办了张高尔夫会所的VIP卡,打一次球花费几百元。而张女士日常的生活消费却非常简单,吃的、穿的几乎很少消费大品牌。“上万的好牌子有,但那是场面上的东西,不需要太多。有时候来不及做饭,跟家人在路边一份麻辣烫、几个烧饼也很惬意。”张女士介绍。

  而谈及还想消费什么,张女士说:“除了旅游,还真想不到要消费什么。其实,国外在法律、金融、教育等私人服务上都做得不错,让人愿意花钱买服务。可惜国内都做得不怎么样。”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

  刺激中产消费 政策应精确制导

  沈 寅

  我们常说启动消费引擎,其实,更多地都在谈论如何拉动中产阶级的消费。因为在普遍认知里,他们是具有较高收入,有较强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主力群体。

  可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我国的中产阶级虽然收入各有差别,但在消费倾向上,却因为房子而出现了明显的分水岭。

  一类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拥有一套或几套住房。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收入比重在不断减小,在努力储蓄以应付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之后,后顾之忧相对较轻,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当被问到还有什么消费欲望时,他们大多要思考一会。反映出他们的物质消费升级欲望不高。在继续追问时,他们才表现出对服务类消费较强的兴趣。

  针对这类中产,应该多创造需求以释放消费力。当前,国内法律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都和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健身消费、文化消费、休闲旅游消费等领域也有很大升级空间,政策可着手进行相关引导。

  另一类是“房奴”或正在准备买房的“准房奴”。他们辛苦地凑首付,房贷是每月最大支出,其余消费普遍紧缩,并且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很多年。

  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过大,已经成为影响中产阶级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一套房子压垮一个中产,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再加上子女教育和医疗这两座大山,让收入本不低的他们甚至都不认同自己是中产。

  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保持流动性,使低收入阶层有希望进入中产阶层,才能不断壮大中产阶级,才能有持续消费能力的形成。而一、二线城市的高昂的住房、教育和医疗价格,已经阻塞了新中产阶层壮大的步伐,以至于近来很多学者都表示出对中产沦陷的担忧。针对消费能力正逐步减弱的他们,相关政策的着眼点,更应该在减负增收上双管齐下。

  目前,刺激消费的政策出了不少,但偏重于刺激特定行业和商品,对于不同层次中产的消费情况,政策针对性并不强。如果相关政策设计能更精确、更细致,或许会对消费引擎启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