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9月5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健康

7月起烟台芝罘区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2-07-06 08:24: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登录拜访了几百位居民,马爱玲记录下这样一个册子。上面每一个人的电话、病情都十分清楚

   今年7月起,芝罘区开始在全区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居民身边的社区医生将面临一次角色转型,除了传统的基层医院坐诊,他们还将更多地承担起居民健康档案建立、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随访、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对于居民来说犹如身边多了一个“家用”的保健医生。此外,在跟医生签约后,行动不便、病情紧急等情况下,只需一个电话,自己的家庭医生也将上门服务。
  
  刚开始时常被赶出来
  
  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主任马爱玲应该是全市第一批“变身”为家庭医生的人。
  
  “第一次上门服务印象尤其深刻。”马爱玲说,那是2011年8月的时候,身为中心院长的孙强在一次全国社区医院培训会结束后,开始在中心推行社区医生服务。
  
  马爱玲负责凤凰一街、三街等区片。第一次上门,她特意戴上了一副鞋套,“尽量减少阻力。”但是,在敲开一户年轻人家时,还是吃了闭门羹。直到最后敲到了一户曾经在医院看过病的老人家时,才被热情地迎了进去。
  
  医生们也有情绪。“原本病人求着我们,但现在我们要求着他们。”马爱玲说。但这项服务还是坚持了下去,宣传家庭医生的小册子也发了下去,医院还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办公室进行监督,医生的上门情况被纳入绩效考核。在辖区老百姓中,还有70人作为服务监督员。
  
  一年过去,情况有了改变。“现在老百姓都认识了。”马爱玲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不少家庭医生现在一天能接十几个电话,上门探访多数也都开门了。
  
  基层的医疗队伍还应更加充实
  
  5日上午,在芝罘区卫生局召开的全区家庭医生启动仪式上,几名市民作为代表和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烟台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服务协议书》。这标志着,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开始在全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推广。
  
  在这份协议上,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家庭的成员代表将分别作为甲乙双方,并确定一名社区医生作为乙方的家庭医生。其中,中心的11项服务内容中10项全免费。这10项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为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老年人、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10项。此外,家庭医生还应当为确有需求但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这就更加明确了医生的责任。”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孙强告诉记者,家庭医生服务的健康管理更多倾向于重点人群,“比方说慢性病管理,很多人不太重视,但是慢病已是目前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还有要求家庭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尽量让大家不得病,而不是得了病再治,这是很重要的事。”
  
  家庭医生将全部由全科医生组成,而从2008年前后,烟台市就开始了全科医生的培养,目的就是社区医院的转型。在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已经有十几名;在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证的全科医生就已经达到了6成。
  
  “近年来医学院也开始有全科医生的培养教学。”孙强说,基层的队伍应该会更加充实,“毕竟现在是十几人面对几万人的社区,压力依旧很大。”    
  相关链接
  
  关于芝罘区家庭医生
  
  每周社区工作不少于8小时
  
  家庭医生以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省级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社区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实施上门服务巡诊制,原则上每周到社区工作不得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上门服务时必须穿统一制服并佩戴胸牌,携带工作包,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物品。
  
  每个团队负责600户家庭
  
  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技等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签约服务。原则上每个全科医生团队负责600户家庭,不超过800户,人数在2000人左右。
  
  每名社区医生服务不超过200户,人数在600人左右。
  
  每户只能选一个家庭医生
  
  按规定,每户(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一个社区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凭身份证明或户口薄、暂住证进行签约,原则上一个周期不少于一年。期满后如需解约需告知社区医生并签字确认,不提出解约视为自动续约。
  
  重点人群
  
  以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服务对象。 孔雨童
 

李鑫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