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甸镇乡村振兴服务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06-02 14:4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6月2日讯 (通讯员 葛晓坤 记者 王杰芳) 驻招远市夏甸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自2019年7年入驻到服务的乡镇和村庄以来,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融合点,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工作重点,帮扶支持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探索建立集体控股的股份制农业合作社,研讨兴办国家农场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论问题,通过激发组织振兴这个核心,突出谋划产业振兴,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招远市夏甸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在调研中了解到,作为招远市红色革命老区的夏甸镇,辖区内方圆几十里,村庄之间以村村通道路为主,道路狭窄延长;农作物种植以传统的小麦、玉米、花生、地瓜、苹果等作物为主,呈现人老、树老、品种老的“三老”状态。服务队所服务的五个村几乎没有40岁以下劳动力,“老人无力种、年轻人无意种”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而且零星分散,遇到恶劣天气,基本上要看天吃饭,传统分散的农业耕种方式,生产成本高,农户一年下来基本没有什么盈利,很多农户宁肯土地撂荒也不愿意耕种,个别村庄空心化严重。服务队所服务的五个村中共有贫困户49户,贫困人口97人,其中有两个村是市级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最好村的每年十万元,最差的是零。村党支部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日趋弱化,虽然近几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但由于长期分散的农户经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逐步被边缘化、形式化,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级党组织年龄老化,缺乏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四十岁以下的党员数量占比很小。分析其原因在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党支部在群众中没有位置,群众有事想不起来党组织,党支部也没有手段组织群众。

  在烟台市委组织部率先组织的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中,服务队所服务的五个村均于2019年4月注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月份服务队入驻以来,经过与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的沟通协商,决定把服务工作重心放在帮扶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上,通过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带领群众走集体化发展道路,集中力量兴修水利,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增加集体收入,把贫困户人口纳入合作社,首先保证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社、参加合作社劳动获得收入,实现造血式脱贫。服务队先后帮助泥湾子等五个村拟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发展规划,泥湾子村已流转土地600多亩,经过两轮发动,全村群众全部加入合作社,7户贫困户优先以土地流转入社,并且优先保证在合作社安排劳动。曹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与专业农业开发公司合作种植2600亩秋月梨,优先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公司务工劳动,在土地承包给专业开发公司的同时,留下260亩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独立核算经营,将20户贫困全部无偿加入合作社,从根本上实现产业扶贫。到2020年5月,27户56人全部纳入合作社的帮扶中,基本实现脱贫,并且通过合作社的运营,保证贫困户在脱贫后得到长期的支持和保障。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曹孟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多万元,泥湾子村集体收入预计可以增收20万元,其它村均可增收3-5万元,村集体有了收入,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整治村居环境、建食堂、建养老院,也可以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决突发应急等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等着上级以及各部门的扶贫资金和帮助。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里有能力解决许多群众想办而长期没有能力办的事情,从而把群众团结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党支部和村集体成了群众的主心骨和坚强的依靠,带领群众实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晗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