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照着讲”与“接着讲”

来源: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编辑:叶明春   2016-03-20 15:00:00   作者:叶明春

  ——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面临的问题与前瞻

  【摘要】本文为中国音乐美学学会成立30周年、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1995年)出版20周年之际而作。认为,依据年会的议题,很有必要对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在当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认真的检讨。文章从“后蔡仲德时代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建设问题”;“‘照着讲’:传承蔡仲德现有成果的作用及其意义”;“‘接着讲’:中国音乐美学史教学与研究的拓展与前瞻”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知与心得,以此求证于方家,并与诸位同仁共勉。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关键词】后蔡仲德时代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接着讲 照着讲

  引言

  为了方便探讨,本文采用“后蔡仲德时代”的提法,所讨论的问题进而也集中于2004年2月至2015年6月之间有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问题。当然,作为一个时代,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后蔡仲德时代以来的11年中,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逐渐经历了一个对已有成果的消化、吸收与拓展的过程。

  众所周知,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1990)和《中国音乐美学史》(1995)、《〈乐记〉〈声无哀乐论〉研究》(1997)、《音乐之道的探求》(2002)等著作的出版发行,奠定了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内涵。蔡仲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致力的“士人格研究”课题,及其在中国文化研究、现代哲学研究等领域的成就为后学所景仰。因此,在后蔡仲德时代,“照着讲”和“接着讲”,就成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前行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后蔡仲德时代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建设问题

  截止2015年6月12日的统计,2014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收录中国音乐美学史方向学术论文约536篇,其中,期刊论文约144篇,硕士论文约341篇,博士论文约51篇。

  (一)期刊论文统计及解读

  通过对现已发表的期刊论文的解读,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71%的论文,主要观点来自于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及2004年以前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界的研究成果,甚至有重复研究的嫌疑(姑且言之),大部分文章少有新意;

  第二,集中讨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论文只有6篇,占已发表论文总数的4.17%;

  第三,11年来,中国音乐美学史方向的论文主要发表阵地不在九大音乐学院学报,有以下数据可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篇;《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5篇;《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6篇;《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5篇;《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9篇;《星海音乐学院学报》8篇;《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篇;《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5篇;《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篇。此外,发表于《音乐研究》5篇;《中国音乐学》3篇;《人民音乐》8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9篇。

  以上刊物所登文章总和69篇,占后蔡仲德时代11年来,已发表学科方向论文总数的47.92%;另有52.08%的论文发表平台均集中于各地综合大学学报及省地级师范院校学报。

  第四,有新意的论文,不足总数的15%;对于中国音乐美学史史学拓展研究,或开辟新领域的论文不足总数的10%。

  (二)硕博论文统计及解读

  2004年至2014年已授予学位的硕博论文约398篇,其中硕士论文345篇,博士论文53篇(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篇名及作者从略)。

  本文针对九大音乐学院、主要综合艺术学院及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硕博培养单位,有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方向的硕博论文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其基本数据如下:

  中央音乐学院硕博论文15篇,其中硕士10篇,博士5篇;上海音乐学院硕士10篇,其中硕士8篇,博士2篇;中国艺术研究院6篇,其中硕士4篇,博士2篇;中国音乐学院1篇;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3篇;沈阳音乐学院硕士论文3篇;天津音乐学院硕士论文11篇;武汉音乐学院5篇。

  九大音乐学院加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硕博论文共74篇,占总数的18.59%。其中,硕士论文63篇,占硕士论文总数的18.26%;博士论文9篇,占博士论文总数的16.98%。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博论文共20篇,其中硕士论文17篇,博士论文3篇;吉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篇;云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3篇;其它艺术学院检索到0篇。硕博论文总数25篇,占总数的6.28%,其中硕士论文占5.53%,博士论文占总数的5.66%。

  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13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3篇,陕西师范大学18篇;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篇;沈阳师范大学7篇等,共165篇。占总数的47.73%,其他综合性大学和地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占总数的33.68%。非九大音乐学院硕博论文比例为81.41%。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音乐美学史专业方向的硕博士人才培养的重心并不在九大音乐学院和独立艺术学院。其主要阵地均集中在各省市地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地方综合大学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系。且培养人才的数量及质量不亚于专业音乐学院。

  结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始发地及老大哥学院,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院校,其中国音乐美学史传统学科优势有逐渐减弱之嫌疑。综合大学及地方院校本专业硕博论文质量,选题及学科视野等方面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但是,我在这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截止2015年6月12日的检索数据,在2004年至2014年之间,398篇硕博论文中,明文提到蔡先生著作的论文只有181篇,其中直接引用蔡先生成果的论文更少,只有40篇。也就是说54.52%本专业方向的硕博论文不提蔡仲德之名和他的研究成果。

  绕开蔡仲德先生等前辈的成果,“另起炉灶”,并不符合学术规范;更有甚者,明明采用了蔡先生的材料或主要观点竟然不作引注。可见硕博培养过程中的“学术打假”远未展开。

  (三)专著与教材问题

  据了解,就中国音乐美学史的教学使用教材而言,全国各高校主要采用蔡仲德先生的《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和《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以及张前主编的《音乐美学教程》(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音乐美学史概论”(蔡仲德执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某些学院采用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或胡郁青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或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或冯长春主编的《音乐美学基础》(“第九章 中国音乐美学史简述”(叶明春执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等。

  依据笔者的经验,以上任何一本专著或教材,几乎不可能一个学期36课时(或不足36课时)内讲完。蔡先生的《中国音乐美学史》,一个学年也未必能讲完。常常采用的方法是选讲。因此,急需撰写一本适宜于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教材,又特别是音乐专业的通识性教材,笔者已着手这一教材的编写工作。但本方向的专业课学习则必须以蔡仲德的著作为主要教材,照着讲和接着讲。照着讲,是说照着蔡仲德取得的已有成果讲;接着讲,要求较高,也就是说应在照着蔡仲德讲的同时,应有所突破有所进展。请容以下分述之。

  二、“照着讲”——传承蔡仲德现有成果的意义及其作用

  众所周知,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下册)于199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随即其《中国音乐美学史》,于1993年2月由台湾蓝灯出版社出海外版,1995年1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大陆发行。蔡先生又通过7年多的教学和研究,于2002年对这两部著作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分别于2003年出版了《中国音乐美学》(修订版),2004年先生去世后,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音乐美学资料注译》(增订版)。这两部划时代的著作对中国音乐美学做了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其价值反复被学术界所肯定。11年来,其修订版和增订版被“中国文库”选中,多次重印,畅销于海内外。

  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与发行,标志了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建立,蔡仲德先生也因此被学界公认为该学科的拓荒者或开山者。蔡仲德先生也是国内最早招收该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导师。据笔者了解,国内相关院校讲授“中国音乐美学史”课程基本沿袭蔡仲德两部著作的基本内容,“照着讲”,或“跳着讲”是目前该专业方向学习与研究的必由之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