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霞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霞 孙忠涛 薄晓娜 见习记者 孙上卿 烟台报道
“我叫孟宇,招远市消防救援大队二级指挥员,老家是安徽宿州,有13年没有回家过节了。”
“我叫管胜伟,招远市消防救援大队二级消防士,老家是河南开封,干消防10年了,10个中秋都是在队里过。”
“我叫吴帅,招远市消防救援大队三级消防士,老家是山东新泰,这是在队里过的第7个中秋节。”
“我叫刘俊伟,五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远本地人,15个年头没陪着家人过中秋节了。”
“我叫杜万凯,四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远本地人,从2008年踏进消防,再也没有回家过节。”
每逢中秋佳节,团圆的故事总会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消防员们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选择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在岁月中守望,一年365天箭在弦上;他们在战车上奔驰,用忠诚守卫人民安康;他们是橙色力量,在灾难中搭人梯筑人墙,传递着生命的希望。
月正朦胧,思念遥相寄。中秋节,消防员不能与家人团圆,因为在他们心里团圆意味着更深的含义。
中秋节的清晨六点钟,当我们大多数的人还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中时,招远的消防员已经在操场上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喊着短促有力的口号开始了清晨的早操训练。大多数的普通人的状态“再多睡会儿,反正节假日。”而消防员已经结束了早操,开始洗漱和整理内务。被子要叠成豆腐块,牙刷牙缸要摆放整齐,床单要整理得干干净净。
每天的内务整理看似枯燥无味,但就是在这每天的整理内务中,让消防员将这种细心和耐心变成习惯并运用到生活中每一处。
九点钟,普通人都起床了,有的开始洗漱吃饭,有的开始驾车回老家,有的开始为中秋节家人的聚餐而准备食材。消防员们开始对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进行检查和保养,保持充足的备战状态。在消防员的眼中,这些消防车就是自己的战友。
检查完了消防车和器材装备,消防员们开始了上午的训练,爬梯子、拉单杠、俯卧撑、百米冲刺等等。在训练中,消防员们严格按照实战要求,每一句口令,每一个动作,都要确保准确规范,在反复练习中查找不足。
中午十二点钟,普通人大多都已经和家人团聚,吃着“妈妈的味道”,看着电视机里的综艺节目,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坐下,开饭!”随着班长的一声令下,消防员们齐刷刷地坐下,开始吃午饭。香喷喷的饭菜,战士们吃得心满意足。
下午两点钟,“幺鸡,哎,就这张,胡了!”普通人正坐在一起搓着麻将,或与家人一起玩扑克牌,或者朋友几人一起玩玩游戏,再或者躺在床上看着电视剧。消防员们集体进入阅读时间,安安静静地看会书,享受一天中片刻的安静。然而,在安静的背后,是紧绷的神经,消防员们要时刻关注着警铃,关注着老百姓的安危。
下午四点钟,每一位普通人家庭都在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消防员也不例外,他们也在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充分的准备,包饺子,吃月饼。
还有一部分消防员则外出巡逻,守护节日中的金都百姓。
晚上六点钟,“来,尝尝今年的梭子蟹肥不肥,尝尝这个烧鸡味道怎样?”普通人一家几口已经坐在餐桌前,品尝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分享着一年中团聚的喜悦。“坐下,开饭!”还是简单的四个字,消防员们开始了中秋的团圆饭。饭还未入口,警铃突然响起,来不及吃饭,消防员们放下碗筷,迅速穿好防火服,带齐装备出警。愿每一次出警,他们都能平安归来!
晚上八点钟,普通人家庭已经开始看中秋晚会,讨论哪个明星唱得好,哪个明星今年没有上台。消防员们也拿出手机打起了电话,电话那头是他们的亲人。“爸,妈,中秋快乐!原谅儿子今年又没在家陪你们。”、“宝宝,在家听妈妈的话,爸爸过几天就回去看你……”这通电话包含了他对家人的多少思念。
晚上十点钟,大多数普通人都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进入了梦乡。另一边“所有人集合,向左向前看,报数,一、二、三、四。”消防员们进行睡前检查,统一集合报数后,才能躺在床上小睡一会。
有一种担当叫“逆火而行”,有一种精神叫“不怕牺牲”。穿上橙色战衣,踏上红色战车,水枪是手中的“武器”,云梯是肩上的“翅膀”,敢与火魔搏斗,誓与死神周旋,这就是我们的消防员。他们没有节假日,一天24小时值班备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当人民群众身遇险境,在祖国需要的危急关头,他们将义无反顾,赴汤蹈火,决然前行!
初审编辑:李霞
责任编辑:张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