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非遗:香远益清 走近合香珠传统制作技艺

2021-07-14 10:31:3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津铭

  编者按:近期,烟台市芝罘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项目名录公布。丰富、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芝罘区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展示了群众的创造力、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它们的独特魅力。

合香珠

合香珠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杜昱霖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田津铭 烟台报道

  近日,烟台市芝罘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项目名录公布,“合香珠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近“合香珠传统制作技艺”主要传承人杜昱霖的工作室,揭开这项技艺的神秘面纱。

  集本草之效,兼诸香之妙

  合香珠,顾名思义,由两种及以上香料制成的用于佩戴的珠子,多串成不同样式的手串,有保健养生之效。

  “集本草之效,兼诸香之妙。”比起单香,合香有较多优势。诸多香料可以配出多种香型,通过配比挥发速度不同的香料可以控制香韵变化……

  杜昱霖告诉记者:“传统香珠在中国香文化领域中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也在佩香习俗中有较高的代表性,《三洞珠囊》《铁围山丛谈》《侯鲭录》等古籍,以及各氏《香谱》中均有记载。其中香道典籍《香乘》所记载的丸、珠类香方多达百种。”

  古人有言:“缘何御百疫,唯有药香来。”在中国,用香药防病、保健的历史十分悠久。两千多年前,交通不便的时代,古人出远门时担心路上病倒,便用名贵药材做成香珠随身佩带,用以急救。现在,香珠不再食用,但其传统制作技艺仍旧流传至今。

  据了解,芝罘区合香珠传统制作技艺,源于胶东地区民间具有节令习俗特征的草木质香珠制作与佩戴习惯,进而在烟台地方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传统礼俗与科仪规制的佩香香品制作技艺体系。

  杜昱霖家中祖辈经营香珠、香膏等品,其本人也自幼学习传统香品制作技艺,对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2014年,杜昱霖在完整继承了合香珠传统制作工艺后,与父亲一起开始了以佩香文化为视角的香珠礼俗规制体系的恢复工作,并打造了品牌“杜掌柜”。

制作合香珠之手锤

制作合香珠之木槌捶打

制作合香珠之打磨

  传承技艺同时兼顾香文化的传播

  “合香珠以香材和具备黏合、炮制等作用的辅材为制作材料,以选材炮制、阴干打粉、配伍黏合、捶打发酵、手作成珠、打磨抛光、珠串配饰为主要工艺流程。”杜昱霖介绍道,“除打粉环节,其他步骤均为手工制作,无法工业量化生产。”

  在合香珠制作过程中,炮制是香材变为香珠的关键一步,有碎、蒸、煮、炒、炙、炮、焙、飞等多种方法。“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香的质量。总体而言,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杂质,便于使用,二是导顺治逆,理其药性。恰当的炮制能够充分发挥香材的功效,并消除可能具有的副作用。

  “在制作工艺上,我们传承传统方式,并加以改进。”杜昱霖说道,“《香乘》中多次提到‘捶打’这种炮制方式。我们对其加以创新,采用手锤、木槌敲击、铁锤敲击这一循序渐进的捶打方式,让香泥逐渐紧实,具备韧劲。”

  不仅如此,杜昱霖团队还创新了发酵方法,让香泥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改变香泥的气味与色泽。

  重复三至四次锤炼配合发酵的过程后,香泥质地均匀致密,气味协调温和、沉稳敦厚,可以揉捻成珠,继续制作。

  据悉,杜昱霖制作的《桃花古法合香系列》获得2016年度全国桃文化作品展铜奖,《宫廷桃花香薰系列》获得2018年度全国桃文化作品展优秀奖。同时,2018年人民日报《擦亮中国非遗品牌》报道中,也展示了杜昱霖用传统工艺为基础打造新品牌的项目实践。

  近年来,杜昱霖致力于传统合香珠制作的同时,兼顾香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2018年,在烟台开展“每月一课,杜掌柜带你制香”系列公益课程。2019至2020年,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开展“杜掌柜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合香珠传统制作工艺这项非遗技艺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与认可是杜昱霖的奋斗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在佩香规制恢复、技艺传习推广和香用展陈示范等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与文旅产品的融合相长。”杜昱霖如此说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