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烟台创新驱动发展高点定位 助力科技强市建设

2021-04-15 15:23:4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屈晨晨 烟台报道

  4月15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科技局组成员、副局长刘忠彦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重点任务和举措。

市科技局组成员、副局长刘忠彦介绍“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重点任务和举措

  “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一五三六”重点任务,坚持高点定位,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全面创新。

  坚持全市创新一盘棋统筹全域创新布局

  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形成“一城统揽、双核引领、两翼齐飞、多极崛起”的创新发展布局,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一城统揽,即以科技强市建设为统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双核引领,是指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打造科技和产业创新资源集聚的科技创新核心区。两翼齐飞,是指“东翼”沿海科创走廊,以高新区为中心,连接芝罘、莱山和牟平,围绕医养健康、航空航天和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烟台“硅谷”,推动科技设施和创新链条一体化发展;“西翼”沿海智造走廊,以开发区为中心,连接福山、蓬莱、龙口、招远、莱州,聚焦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聚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优势产业集群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高地。多极崛起,是指海阳、莱阳和栖霞加快高效农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承接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拓展区。

  强化五大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参与国家海洋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海上卫星发射平台、海工装备陆海联调综合测试试验场、“梦想号”海底钻探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新兴技术育成的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建设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优化全市实验室体系布局,构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烟台市重点实验室在内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实验室体系,筑牢基础研究根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围绕重点领域,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的思路,推动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规范建设。发挥区域创新示范效应,重点打造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高新区“蓝色智谷”、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金山湾区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地标”。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规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在绿色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新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深化企业与中科院、工程院、“双一流”高校及驻烟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一批符合全市产业发展定位、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研发平台,实现市场需求、技术供给和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力。

  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按照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原则,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烟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完善“1+20+N”平台支撑体系,以“烟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推进建设抗体药物、微纳传感技术等20个创新联合体,做大做强万华化学全球研发中心、山东南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N个研发机构。

  促进高校院所科研能力提升。结合山东省高校“双高”建设,推进科教融合发展,支持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统筹建设国家级、省级科研基地,组织和支持高校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现代科研院所引进、建设力度,培育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一流的现代科研院所。

  强化三大核心技术研发布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

  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发。实施“科技攀峰”行动,支持基础前沿研究。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开展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力争实现一批从“0”到“1”的原始技术创新突破,加快塑成产业发展先发优势。

  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实施“科技攻坚”行动,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海洋、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以揭榜制、组阁制、定向委托等方式,持续组织实施“创新2025——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努力突破一批技术难题,形成一批突破性、引领型创新成果,支撑和引领烟台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惠民和绿色发展技术。实施“科技惠民”行动,围绕乡村振兴、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公共安全、防疫减灾等领域,着力突破一批社会公益性技术,加大转化应用力度,确保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实施六大科技创新行动,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要素集成、成果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全覆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现企业创新主体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双突破”。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养链条。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科技人才引育行动。全面落实人才兴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度实施产才融合,科学谋划人才、产业和科技创新布局,构建养、育、用全链条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培育、引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和面向基础、前沿的研究型人才,集聚产业领军人才、行业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加强科技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壮大青年科技志愿者服务队规模。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速行动。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整合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集技术成果转移、人才引进培养、海内外项目孵化、科技投融资等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赋能企业创新蝶变,打造立足烟台,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链接世界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

  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培育核心竞争力。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市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打造优良的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开放型科技发展空间拓展行动。加强科技开放合作,积极打造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的桥头堡,构建融入“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新格局,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创新网络,融入黄河流域产业协作平台、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发展对外开放水平。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组阁制、包干制。加大对科研人员绩效激励,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新型管理评价模式。加大财政投入,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建立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大科技资源共建力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开放共享服务。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据介绍,到2025年,烟台市将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构建面向东北亚的科技创新高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屈晨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