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天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22位专家加入东方航天港航天产业发展智库

2020-09-13 19:5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会议现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王晟 烟台报道

  9月13日下午,“东方航天港航天产业发展智库”专家座谈会在烟台东山宾馆召开,来自海洋工程、运载火箭、火箭动力、卫星制造、卫星应用、卫星测控等领域的22位业内专家学者应邀加入智库,围绕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推动海上常态化发射、建设东方航天港等议题,为烟台以海上发射为牵引打造的东方航天港商业航天引领性工程出谋划策,为烟台乃至全省航天产业发展把脉定向,为军地航天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支持。

  据悉,东方航天港是以提供军、民、商用卫星发射一体化服务为牵引,推动航天发射核心产业和卫星研制、卫星应用、航天新材料、航天文旅、航天技术转化等“1+5”航天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建设海上航天技术服务港和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等“一港三区”,带动烟台乃至全省航天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推动航天发展的基石和战略高地,人才,是响应建设航天强国的关键。建设一流、高水平的航天专家智库,同样成为推动建设东方航天港、抢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烟台的航天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智库专家在整体布局、发展领域、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把脉定向。”对于智库的落地,烟台市工信局局长林阳直言,智库平台将助推东方航天港建设在向上争取、产业合作、创新研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林阳向记者介绍,东方航天港的建设需全力以赴保障海上发射任务。推动海上常态化发射是建设东方航天港的关键,做好发射保障工作是实现常态化发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在推进东方航天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我市已将东方航天港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列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林阳介绍,目前海阳港港口火箭贮存维修保障厂房已建设完毕,8月11日“CZ-11”固体运载火箭部段已正式入驻厂房,正在开展发射前总装对接与测试工作;加快固体运载火箭生产基地厂房建设,力争年底前完工,届时将具备年产20枚固体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

  凭借产业支撑、海上发射、军民融合以及政策资源等诸多优势,烟台高点定位发展推进航天产业。据介绍,到2023年,将建成多功能海上发射母港,引进一批航天优势企业,打造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及应用等领域的百亿级航天产业集群。到2028年,具备“冷热兼顾、固液兼容”常态化、规模化海上发射能力,全面建成海上航天技术服务港和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逐步向千亿级航天产业迈进。

  随着“东方航天港航天产业发展智库”的正式落地,将加快鲁东大学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航天513所卫星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开展新型海上发射及回收平台研制工作。同时,依托海阳海上发射母港,逐步构建以海上发射带动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发展,以火箭、卫星制造推动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在推进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进程中,烟台市不断探索新型海上发射平台研发制造。“目前,依托鲁东大学建设汇聚船、箭、星、指控系统四大板块于一体的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已论证完成创建方案、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鲁东大学特聘教授、中船重工709所副总设计师夏学知在座谈会上介绍。下一步,将依托该中心,进一步整合共建单位有效创新要素,在上游技术层面,筹划建设国家级海上航天学会,打造烟台海上航天发射国际峰会永久会址,汇聚国内外业内顶尖专家把脉航天产业前沿技术;在下游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层面,组建海上航天产业联盟,汇集海上航天产业科技型骨干企业,打造海上航天产业技术需求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枢。

  同时,依托烟台宇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集中承揽海上发射服务业务,对现有海上发射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平台的通用性、共用性;开展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工作,形成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目前,海上发射平台及指控系统项目已作为山东省重特大科技专项推荐立项。

  仰望星辰大海,征途如虹。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稳步迈向千亿级航天产业,东方航天港将成为烟台乃至全省商业航天领域的靓丽品牌,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出烟台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苑菲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