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汽车新闻 > 烟台车市

受益“国产化”浪潮 自主品牌迎发展新机遇

来源:新华网   编辑:吴晔   2014-06-24 08:58:00   作者:吴晔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吴晔)近期,伴随着由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带来的国家安全成为热门话题,从软件到硬件的“国产化”浪潮正在开启。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因为“棱镜门”事件的爆发,相关部门“正在着手调研和相关政策的起草工作”,并称政策的主题将是“信息安全装备国产化”。

   事实上,在国内政策和舆论环境都在向有利于国产厂商的方向转变的情形之下,受益的将不只是IT产业,与公务用车相关的自主品牌车企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5月份考察上汽集团时称,中央已经作出决定,公务车都要用国产车,这对自主品牌汽车是个机会。[相关报道:习近平: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24/c_1110843312.htm]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国政府支持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品牌不仅仅是出于支持民族工业、“国货当自强”的民族情结,维护国家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去年轰动全球的“棱镜门事件”中可以得获知,美国政府已与微软、谷歌、FaceBook等九大网络巨头合作,共同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窃听工作,而中国被列为重点监听国家之一。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报告指出思科路由器存在严重的预置式“后门”,涉嫌参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间谍活动;5月中旬,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关于进行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补充招标的通知》,规定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得安装Win8系统,原因在于Win8系统的架构可能导致信息泄密。

   在这个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年代,面对严峻安全形势的,又岂止是信息产业。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汽车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不仅是各种越来越繁复的车载电子系统,即使是传统的发动机、动力总成等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而车载娱乐系统、车载语音电话,到行车电脑、车辆EDU控制单元等等,都有被预置“后门”的可能,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汽车上应用得越广泛,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就越大。汽车或将成为信息泄密的重要渠道。

   因此,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军队以及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国企的公务用车采购,是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当下,车联网即将成气候,当汽车成为“第四块屏”的时候,再来考虑汽车的信息安全就晚了。

   “伴随着信息安全问题的逐渐凸显,事关重大国家安全的公务车采购中肯定会有这方面的考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青博士说。 而要确保公务车的信息安全,就必须从设计环节,到生产制造,再到零部件的采购,到车联网系统的设计等各个环节,都由可信赖的汽车企业负责。这个任务,只能落到自主品牌企业身上。实施全面的“自主品牌化”,全面采购由中国企业自主把控的汽车产品,是杜绝国家重要机密泄密的必要手段。

   当前,自主品牌造车实力,已经可比肩合资品牌高端车,在产品技术与研发成果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上汽荣威凭借“高起点、国际化、差异化”战略,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产品和售后服务方面都体现了中国汽车业的高水准。荣威950和和一汽红旗H7已成为高级公务用车的首选。

   当然,这只是实现公车自主化,解决“车轮上的国安问题”的开始。严格地说,即使是自主品牌的汽车,也并不等于可以完全杜绝汽车信息泄密的隐患。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即使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也往往是“全球采购”的“多国混血”产品,其中一些核心零部件,却与汽车国安隐患直接相关。而目前中国的自主汽车行业,尚处于追赶全球领先水平的阶段,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与世界水平尚有差距。不可否认,在一些核心零部件方面,中国的自主汽车产业对于西方国家的跨国巨头们还有着相当的依赖度。这也使得通过公务车自主化来解决汽车国安问题并非理论上那么简单。破局之道还在于自主车企坚持自主创新,不仅是整车的自主创新,更是包括汽车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曹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