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周仙萌
责任编辑:冯炜程
莱阳市姜疃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崔荔媛 通讯员 孟飞 烟台报道
近年来,莱阳市姜疃镇以“陌上花海 香飘齐鲁”样板示范片打造为统领,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两大重点,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示范片建设。在最近一次的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样板示范片观摩中,取得第5名的成绩。
示范村“做表率”,串起美丽乡村一个面
省级示范村创建是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和水平的体现。姜疃镇目前已创建各级美丽乡村21个,其中省级5个、烟台市级12个。其中,濯村作为中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是姜疃镇美丽乡村的典型。对此,该镇围绕濯村统筹推进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五化提升、景观节点建设,打造了以濯村为重点的美丽乡村示范线路。2020年,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董格庄村、北宋格庄村、姜疃村、新安村4个,依托水资源丰富优势,沿五龙河、玉岱河等水系,连线串起美丽乡村10余个、农业休闲观光经营主体10余家、3A级以上景区1个,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的提升。
镇驻地村姜疃村立足“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特色小镇”等政策、资金、人才红利,聘请中电建、同济大学、山东建大等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方案,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完成镇驻地大街整体形象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品质。制定村庄提升计划,新建改造农村公路0.5公里,安装路灯、灯箱50套,新建占地200亩的镇级苗圃基地一处,种植各类绿化苗木20万株。
在环境美丽建设中挖掘“美丽经济”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各村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原有肌理,注重保留乡土味道。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让村民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好山好水好风光”。
北宋格庄村就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金钥匙”。村“两委”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清理“三大堆”120余处,硬化道路宽4米、长1600米,清理河道2公里,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00余株。挖200米深自来水井1眼,建800方自来水蓄水池1处,新建占地5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如今北宋格庄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草莓第一村”, 规划整合土地100亩,统一高标准新建草莓大棚50个,实现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的“双赢”。
乡村要美,人居环境先要美。姜疃镇建立环卫服务外包托管模式,完善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形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常态化运转,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绿化方面,加大村庄造林绿化力度,引导农村家庭“院内两棵树、门前两株花”,指导村加强沟渠和村旁、路旁、宅旁、沟旁“四旁”绿化,增加村庄总体绿量,让河流山体和村庄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生态起来。
董格庄村发挥村企联建优势,争取鲁花集团帮扶支持,硬化道路6.5万㎡,浆砌排水沟5000m,修建花墙2000m。通过“财政补贴、社会捐助、村民筹集”方式,先后投资300万元,全面规划提升村容村貌。
莱阳市姜疃镇
依托优势强产业根基促和谐乡风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近年来,姜疃镇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创建村依托优势条件,寻找产业支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目前全镇涌现出了濯村“旅游+民宿”、上夼村“特色农产品+电商”等一批特色明显的经济专业村。
其中,新安村与时俱进,深入挖掘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新安”党性教育品牌奠定坚实文史基础。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动用机械10台(套)、人工200人次,清理“三大堆”20处,修建道路1000米,浆砌水沟200米;新建党建文化广场1处,占地900平方米,含雕塑1个、固定式宣传栏4个、移动式宣传栏6个。
同时,姜疃镇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文明创建向农村延伸,不但在村庄美化等“面子”上下功夫,更在提升乡村文明等“里子”上费心思,使美丽乡村建设与村民素质提升相得益彰。
初审编辑:周仙萌
责任编辑:冯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