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图

金融科技重塑银行业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   2017-09-12 09:28:00   作者:

  原标题:消费金融助力股份制银行“超车” 金融科技重塑银行业零售格局

  以房贷为主力的信贷零售化潮水退去后,消费贷款迅速崛起,银行业零售格局正在重塑。2017年半年报显示,信贷资源向个贷倾斜明显。但受房贷“拖累”,以往按揭业务大户——四大行个贷占比在25家上市银行排名均有所回落,而浦发、平安、中信等凭借消费金融迅速发展实现“超车”。

  目前来看,多数股份行将“金融科技”(Fintech)作为零售业务的核心推动力,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入口实现场景化批量获客、降低获客成本;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实现客户深度经营和风险控制。分析人士指出,客户使用场景的日益线上化使得竞争发生了维度上的变化,“弯道超车”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变成了可能。

  个贷占比排名“大挪移”

  同业业务压缩之下,商业银行纷纷抢食个人零售的“蛋糕”。华创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扩张7.32%,明显高于总资产4.14%的增速。其中,信贷资源向个贷倾斜明显,上半年个人贷款较年初增长8.35%,高于对公贷款6.50%的增速;期末个贷占比35.3%,环比年初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某大型股份制券商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过去为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业务正受到金融脱媒的影响,同时面临利差收窄、企业信用风险增加等方面压力;另一方面,上半年银行同业业务“缩表”严重,贡献的利息差净收入持续下滑。这种情况下,零售银行逐渐成为银行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个贷余额(含信用卡)绝对数值来看,四大行优势依然明显。Wind数据显示,四大行个贷余额一直稳居行业前列,2017年6月末四大行个贷余额占25家上市银行个贷总额约为63%。从个贷(含信用卡)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来看,四大行个贷占比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但在行业增速明显的情况下,四大行的排名却出现回落。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建设银行2017年6月末个人贷款余额为48855亿元,个贷占比为39.06%,在25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四,较去年同期下降一位。中国银行上半年个贷增速为9.28%,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个贷占比为34.54%,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11,较去年同期下降三位。农业银行上半年个贷余额为36849亿元,个贷占比同比增长2.9%,排名下跌三位至第十名。工商银行上半年个贷余额为45751亿元,个贷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2.46%,由去年第十跌至第十二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部分股份制银行重点发展零售业务,个贷占比迅速提升,甚至在排名上实现“反超”。其中排名提升最明显的为平安银行,2016年6月末其个贷占比为33.63%,这一比例在今年上半年迅速提升为41.21%,排名也由去年第六跻身第三名,仅次于招商银行和常熟银行。

  排名跃升最快的是浦发银行,去年上半年其个贷占比为30.00%,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尚未进入前十名,今年上半年该比例迅速提升为38.60%,排名上升7位;一直以对公见长的中信银行的个贷占比跃升速度仅次于浦发银行,由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第8位,今年上半年其零售贷款增量达到公司贷款增量的18.41倍。

  而信贷占比最高的仍旧是招商银行和常熟银行,今年上半年信贷占比分为48.08%和45.45%,稳居第一和第二名。

  消费金融强势崛起

  “就大行零售业务而言,其按揭贷款的占比明显要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去年建行的按揭占比达到82%,其余三大行均为77%左右。个贷占比排名下降主要还是跟房贷增速放缓有关,去年房贷超高速的增长是不正常的现象,今年以来房贷增速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上述股份制银行分析师指出。

  作为佐证的是,支撑四大行个贷迅速增长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上半年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中国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长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7个百分点。而农业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为11.6%,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工商银行比年初新投放了3746.9亿元按揭贷,同比增长11.6%,较去年13.7%的增速下降了2.1个百分点。建行业绩报告中也指出,个人住房贷款增幅为9.50%,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

  以房贷为主力的信贷零售化潮水退去后,消费金融迅速崛起,成为股份行零售占比快速提高的驱动力。以排名提升最为明显的平安银行为例,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其零售贷款余额6570.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46%;利润的构成中,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利润总额占比从去年的29%提升至64%。具体来看,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成为拉动零售业务两大“引擎”。上半年平安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84%,消费金融上半年新发放贷款同比增长255.49%。

  排名飙升最快的浦发银行,上半年消费及小微金融贷款余额为8182.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0%;该行同时也在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2016年信用卡新发卡量达1602万张,在上市银行中新发卡量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信用卡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94.05%。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562亿元、3025亿元、2477亿元、2080亿元、958亿元,占个人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6.81%、26.72%、33.10%、31.65%、34.02%;除平安银行外,均出现上升。

  “股份制银行个贷占比排名快速提高主要由消费信贷拉动,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驱动力发生变化,过去经济增长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现在消费对GDP贡献就超过60%,在这个背景下,零售业务发展面临比较好的契机;此外,经济下行区间,公司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信贷资源会重点向资本占用及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贷款倾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

  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信用卡业务相较经营性贷款,收益率没有明显劣势而风险更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优质业务。股份行在这方面相较城商行、农商行占比明显要高很多,主要原因包括:股份行在核心城市布局广泛,营销能力与客户基础更好;信用卡业务具有规模效益,发卡量盈亏平衡点较高,相比之下,小型银行缺乏经济性。

  “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是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消费信贷市场空间巨大,此外伴随中国征信体系不断完善,贷款风险整体可控。”某大型股份制银行零售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能够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以前我们做一单五千块钱的消费贷款,背后的成本要远远超过收益。现在通过大数据支撑,至少是风控识别和管控上做了很多工作。”

  金融科技打造零售银行“4.0时代”

  虽然个贷占比位次出现“挪移”,但从零售业务整体贡献度来看,中小行收入和利润贡献仍偏低,四大行和少数股份行仍占据优势。

  根据2016年年报,从零售业务收入的占比来看,国有四大行及招行、民生、中信、平安、光大占比均超过30%。而其他银行的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大部分在20%以下。从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率看,四大行2016年零售利润贡献率相应较高,平均达到34.8%。

  华创证券分析师指出,几乎所有已公布中报的股份行不约而同的将“金融科技”作为零售业务的核心推动力,希望通过边际成本低、客户体验好、覆盖面广泛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来解决零售的获客高成本问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来解决零售风控的高成本问题。

  从发展空间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小银行也因其更全面的理财产品和更贴心的客户服务,逐渐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互联网工具的普及更有利于中小银行快速、低成本的弥补网点渠道的劣势,与大行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弯道超车”在当下变成了可能,客户使用场景的日益线上化使得竞争发生了维度上的变化,银行的资金端、客户端的优势与互联网渠道力量的结合有可能创造新的竞争格局。

  麦肯锡今年在“关于中国银行业转型与创新系列白皮书”中提到,2016年开始,随着利率市场化、对公不良信贷激增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零售银行正在全面迈入由全渠道银行、智能投顾、区块链、大数据和物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银行,即进入零售银行“4.0时代”,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成为零售银行新趋势。场景化批量获客模式帮助零售银行实现客户的规模化增长,智能化、精细化的大数据技术带来新的客户深度经营和风险控制,数字化和金融科技打造全新客户体验,新电子账户体系助力零售银行推动数字化和全渠道战略。

  董希淼指出,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四大行在零售方面传统优势仍然难以撼动,竞争会更多在股份行之中展开,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包括零售战略整体规划、资源投入程度、金融科技等手段的运用。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冠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