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
来源:中国古典音乐家网 编辑:乐音 2016-12-04 16:29:00
阿德里安娜-玛丽邦苔(Adriana Maliponte)
于1971年3月22日在达都会歌剧院作她首次公演,扮演《波希米亚人》中的咪咪时,《纽约时报》评论家罗伯特-谢尔曼写道:“达都会歌剧院再一次获得最大的成功……阿德里安娜-玛丽邦苔在纽约的首次公演是一个令人不能忘怀的咪咪。”1972年11月6日,谢尔曼听了她在达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朱丽叶以后,得到了同样的印象。他写道:“自从她1971年春天首次公演以来。这位女高音在这里始终工作的很好,玛利邦苔小姐把她甜美的、音色纯正的嗓音发挥的淋漓尽止,她的演唱具有风格、韵味和巨大的戏剧冲动。”
阿德里安娜-玛丽邦苔1942年生于意大利的布雷西亚。14岁时离开意大利到法国去学唱。4年以后,她获得了法国音乐院奖。1956年,她回到意大利,跟苔巴蒂原先的老师卡门-梅利斯继续深造。在这段时间里,她获得了很多奖,包括:意大利广播大奖、米兰新剧院奖以及斯卡拉国际比赛奖。1958年至1960年,她经常在斯卡拉演唱很多次重要角色。1960年参加日内瓦国际歌唱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比赛的结果使她进入了马得里、都伯林、布鲁塞尔、罗马、巴塞罗那以及欧洲其它音乐首都的歌剧院。她在巴黎歌剧院为吉安-卡-里奥曼诺蒂的歌剧《最后的野人》作世界上首次公演时,创造了莎都拉这一角色。同时在伯德纳-巴菲特导演的《卡门》中演唱米卡艾拉这一角色。玛丽邦苔是斯卡拉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罗马歌剧院,现在是达都会歌剧院的永久成员。她经常出现在美国各地的独唱音乐会和其它一些主要的歌剧院中,例如芝加哥抒情歌剧院、费城歌剧院、哈脱福特歌剧院以及大迈密歌剧协会。
津卡-米拉诺夫(Zinka Milanov)
著名的南斯拉夫女高音歌唱家。1906年5月17日生于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就在当地学习声乐。1927年在卢布尔雅那第一次登台,扮演《游吟诗人》的列奥诺拉,1928-1935年一直到萨格勒布歌剧院工作,先后演出不下350场次。1937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由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唱勒威尔第的《安魂曲》,随即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订了合同。1937年在那里首次公演《游吟诗人》中的列奥诺拉一直到1966年。在这期间演出400多场。多数扮演抒情性角色,特别像《命运的力量》中的列奥诺拉,《阿伊达》中的阿伊达,《乡村骑士》中的桑士扎和《瑙尔玛》。1956年和1957年在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扮演《游吟诗人》中的列艾诺拉和托斯卡。她是一位当代最有声誉、最感人的女高音之一。
伯奇特-尼尔森(Birgit Nilsson)
1918年5月17日出生于北欧的瑞典王国卡鲁普。她是继弗拉格斯塔德之后,被公认是当代最杰出的瓦格纳歌剧演唱家,她在斯德哥尔摩跟希斯洛普学唱,参加了皇家歌剧院。1946年第一次登台,演出的角色是《自有射手》中的阿伽德。接着又演出大量瓦格纳和威尔第的歌剧。到50年代中她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她在各地的首演时间和剧目是:1951年在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演《爱多曼尼奥》中的艾列特拉,1954年在拜罗伊特歌剧节演《洛恩格林》中爱尔莎,1954年至55年在慕尼黑巴伐里亚歌剧院主演《女武神》中的勃仑希尔德和《莎乐美》中的莎乐美,1956年,在好莱坞影城和旧金山歌剧院演勃仑希尔德。1957年,在伦敦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勃仑希尔德,1958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图兰多特》。1959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此外她还演过《爱列可特拉》、《麦克白思》、《游吟诗人》中的列奥诺拉、《奥伯龙》中莱莎。并且在《汤毫塞》中同时扮演伊丽莎白和维也纳女神两个角色。她音色动人,风格严谨,角色刻画真挚。
利昂婷-普赖斯(Leotyne Price)
1927年2月10日出生于美国东部肯塔基州的劳勒尔。父母都是黑人。1949-1952年在纽约朱利安特夫人和汤姆逊《三幕剧中的四位圣人》的角色,并到巴黎演过此剧。她的第一次正式登台是1952年在《波基与贝丝》中扮演贝丝,后与扮演男主角的男中音威廉-沃菲尔德结婚。她随这个剧组到美国各地及欧洲巡回演出,直到1954年。其中于1953年曾到伦敦的斯多尔剧院作巡回公演。1955年在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首次公演了《托斯卡》。1957年,在旧金山歌剧院首次公演《白袍僧》。1958年,在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首次登台,同年又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次公演,1960年,在米兰卡拉歌剧院首次公演。她的首次公演剧目都是《阿伊达》。她是卡拉扬的门徒之一。1960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扮演《唐-爵凡尼》中的安娜小姐。1961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演《游吟诗人》中的列奥诺拉。歌剧《安东尼与克列奥帕特拉》第一次公演时,由她扮演女主角克列奥帕特拉。由于普赖斯感情真挚,音色甜润,以及在角色里反映出来的女性天生的温柔,使她在整个欧洲和美国被公认是20实际60年代最杰出的阿伊达。在她70岁诞辰时,RCA公司特地为他发行了由11张CD组成的“利昂婷-普赖斯珍藏版“专辑。
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
1915年12乐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的重要城市波兹南。在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学习音乐,老师是玛丽亚-爱沃根。同时研修理论、作曲、钢琴和中提琴,1938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国际联盟奖。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擅长演唱莫扎特和查理-施特劳斯的作品,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歌曲歌唱家。1938年第一次登台,在柏林歌剧院扮演《帕西发尔》中的第一花神,1942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扮演《纳克索斯岛上的阿莉亚德内》中的泽比涅塔。在维也纳歌剧院就职直至1948年,主要演唱花腔女高音角色,到1949年改为抒情女高音。在随剧院到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唐-爵凡尼》时,塔扮演的是爱尔威拉小姐。1948-1952年留在科汶特皇家歌剧院,除演莫扎特和施特劳斯的歌剧外,还用英语演唱《玛侬》、《玫瑰骑士》、《茶花女》、《蝴蝶夫人》和《波希米亚人》,用德语演唱《名歌手》中的伊娃,用意语演唱《弄臣》中的姬尔达。1948年在卡拉扬指挥下到斯卡拉歌剧院和萨尔茨堡音乐节演过《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阿尔玛维伐伯爵夫人。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的历程》第一次公演就是她主演的。1955年到美国旧金山首演,1964年到大都会首演,剧目是《玫瑰骑士》。她演的玛莎琳受到普遍的赞扬,并于1960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时被摄成影片,由她的丈夫沃尔特-莱格制片。她丈夫为她灌制了不少唱片,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
责任编辑:刘鲁民
更多新闻
- 学会弹琴和精通音乐是两码事!
- 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
- 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概览
- 什么是序曲?
- 卡农的由来与技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