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打歌”类综艺能否驱动音乐市场新增长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于 帆   2018-11-04 11:08:00   作者:于 帆

  随着年底临近,各卫视及视频网站自制的音乐综艺节目开始陆续收官。相较往年,几大卫视音乐综艺节目收视率纷纷下滑。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主打新人偶像制造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网络综艺节目快速崛起,尤其是最近,以“打歌”为主题的《中国音乐公告牌》等新型音乐综艺节目陆续开播,谋求为中国音乐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打歌模式促音乐推广

  随着国内文化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电视平台,还是网络视频平台,在打造音乐综艺节目时都热衷于推出音乐新星,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人才的繁荣。不过,在业界看来,如何为新人拓展更好的上升渠道,如何对其作品进行推广,一直是国内音乐生态亟待加强的一环。

  爱奇艺副总裁姜滨直言:“我们在做《偶像练习生》节目时发现,有的音乐人,甚至一些头部音乐人,在新作品面世之后,一年下来可能也就表演一两次,没有更多的舞台给他们机会。”

  反观音乐产业较为成熟的日本、韩国等国,新人歌手都有着成熟的推广平台,其中最为音乐界看重的就是打歌节目。他们带着自己的最新音乐作品在节目中现场演唱,争夺冠军。如韩国三大公共电视台KBS的《音乐银行》、SBS的《人气歌谣》、MBC的《Show音乐中心》等音乐综艺节目,凭借较高的收视率和对音乐权威的综合考量,已然成为韩国流行音乐的风向标。

  近两年,《明日之子》《创造101》《偶像练习生》等音乐综艺节目的热播,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音乐市场的发展,也为打歌节目进入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基于对国内音乐市场现状的考量,我们联合Billboard China推出了《中国音乐公告牌》这一‘打歌’模式的音乐综艺节目,希望能够为音乐人提供一个放大其作品价值的推广平台。”姜滨说。

  本土化创新营造视听体验

  相较日韩成熟的打歌节目机制,在国内,不管是歌手还是观众,对于打歌节目形式都较为陌生。为了让歌手及观众更好地适应这一模式,《中国音乐公告牌》制作方在节目中加入了真人秀的元素,并为观众打造了演唱会般的视听体验。

  在节目制作方看来,真人秀的加入,可以迅速拉近观众与音乐人的距离,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音乐人完整的音乐创作过程。不过,有网友在《中国音乐公告牌》首期播出后,因真人秀比例过高吐槽节目本末倒置。对此,节目方很快做出了调整,将重心放回舞台呈现上。

  目前,《中国音乐公告牌》已经上线8期,节目中既有从《偶像练习生》出道的蔡徐坤等偶像歌手,也有鲜少露面的小众音乐人,比如牛奶咖啡、阿肆等。面对类型多元的歌手群体,节目制作方累计为观众呈现了40多个形式各异的打歌舞台,通过吊屏、升降屏、灯阵、地屏、投影、激光等视觉呈现载体,以及升降、旋转机械进行运动、组合,为歌手打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舞台场景效果。

  实际上,追求舞台呈现的艺术化效果是近期音乐综艺节目的共通之处。如刚刚收官的《幻乐之城》,就创新地将音乐通过电影化方式呈现在综艺节目中。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认为,节目的多艺术形式融合尝试使其更具综合性。“节目看着既像电影又像戏剧,里面又有音乐节目,还有明星娱乐剧情,多种艺术呈现的作品尝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能否倒逼原创音乐生产

  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录制音乐市场的收入增长是35.3%,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位。然而,市场增长更多表现在存量版权内容的价格大幅增长上,新人新作的市场贡献仍然有限。

  在《中国音乐公告牌》播出后,腾讯、优酷等平台随即陆续推出或即将推出打歌类音乐综艺节目。有乐评人认为,该类节目的涌现,令音乐借由视频获得更多传播、创造更多价值,音乐市场将不再以消费存量老歌为主,而是能够创造出更大的增量空间,中国音乐市场将会因此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

  尽管怀着以打歌节目推广新人新作,进而推动音乐产业发展的初衷,不过,国内近几年在音乐创作环节的萎靡成为打歌节目不得不面临的窘境——新人新作能否及时接续节目需求?

  对此,姜滨坦言:“中国音乐市场的生产量确实没有那么大。”但是,通过节目打造的具有权威性的歌曲榜单以及具有吸引力的舞台,“会让国内的音乐人、大众逐渐对打歌模式形成认可与重视,更多地参与其中”。

  据介绍,《中国音乐公告牌》将所有音乐人的作品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结合Billboard China、网易云音乐、新浪微博以及百度等多个平台的数据,根据“视听传播指数”“社交互动指数”“舞台热播指数”和“用户喜爱指数”四个维度的数据联合评估,以保障音乐榜单的公平公正。

  业界认为,越来越多的平台以及投资方加入打歌类音乐节目的制作中,将为国内歌手提供更多推广渠道,进而助力华语乐坛恢复创作的活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