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黎锦晖:他始终是一个干净的人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蔡 辉   2018-04-01 15:44:00   作者:蔡 辉

  “说到中国的歌舞,不免想起创办这玩意儿的鼻祖:黎锦晖,不怕苦,带领了一班红男绿女奔东奔西跑,国内国外,显了十几年的软功夫,佩服!佩服!香艳肉感,热情流露;这便是十几年来所谓歌舞的成绩。”这是《中国歌舞短论》一文中的内容(发表于《电影艺术》杂志1932年第三期),作者署名为“黑天使”。

  这个“黑天使”,即黎锦晖的学生、著名音乐家聂耳。

  文章发表后,给黎勉强维持的“明月社”一重击,不仅聂耳宣布退出,社内名演员亦纷纷退出。

  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他创作的《桃花江》《毛毛雨》至今仍有传唱,但他流传最广的两首作品,却少有人知出自黎之手:

  其一是儿歌“小孩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系黎锦晖的处女作《老虎叫门》。

  其二是为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配曲,据学者李冰考证,乃黎锦晖所作,后经杨荫浏、刘雪庵改编,至今仍是流行经典,却被误记作“古曲”。

  黎锦晖将中国音乐发展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可在时代需要面前,黎锦晖进退失据、应对乏力,以致长期被污名化为“黄色歌曲作者”,黎晚年时自己也说:“我写‘黄色’歌曲至此为止,整整十年,害人又害己。”

  第一次“北漂”铩羽而归

  1891年8月,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县晓霞村,是家中第二子。

  祖父黎世绶是前清戊子科举人,诰封奉政大夫(文散官,清代正五品概有此授),嗜藏书。

  父黎培銮是贡生,与齐白石交厚,曾共组“罗山诗社”。母黄赓经自学亦可看书填词。

  黎家共有8子4女,除一女早夭,其余均成才。男孩儿们被称为“黎氏八骏”,即:汉语拼音之父黎锦熙、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矿学家黎锦曜、教育家黎锦纾、铁道和桥梁专家黎锦炯、作家黎锦明、被称为歌王的作曲家黎锦光和作家黎锦扬。

  女孩儿们亦是新派人物:长女黎锦珈毕业于周南女校,因能干被称为“王熙凤”;次女黎锦皇曾入苏联伏龙芝军校学习;幼女黎锦文参加了北伐军。

  黎锦晖4岁入家塾,10岁参加科举,未能成功,但自此“每年祀孔两次,参加习乐习舞,乡下做道场,被邀合奏‘破地狱’的乐章”,已显音乐才能。

  1905年,黎锦晖以第一名考入昭潭高等小学,半年后入初中,学了一些西洋音乐的基础知识。1910年,他考入国立长沙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被湖南省教育会聘为音乐教员,并自学了钢琴。

  1912年,经朋友介绍,黎锦晖到北京《大中华民国日报》任编辑和主笔,该报隶属国民党,后被袁世凯所封,黎改任众议院秘书厅书记。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黎锦晖返长沙,在兄长黎锦熙开办的宏文图书社当编辑,负责编写小学教材。

  陆费逵慧眼识才

  在长沙,黎锦晖写过许多议论时政的唱词,谈问题时笔名为“甚么”,颂扬时笔名为“圣谟”,对骂时笔名为“胜魔”,讽刺时笔名为“肾膜”。

  1916年,国会重开,黎锦晖回京任职,对每日“画到”生活颇感厌倦,在中央女校、怀幼中学等处兼职。时黎锦熙在教育部任教科书特约编纂员,力推拼音化,兄弟二人常去看京剧。

  黎锦晖说:“我们听京剧如同上课,我一早抄好戏码,从《戏考》上查出戏文(剧本),作为讲义(课本),打头一出听到末一出,为的是了解、体会京剧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演员的风格、韵味等等。”

  1918年,黎锦晖入北京大学旁听,“逐渐感觉,新文化运动应利用音乐为宣传工具”。

  1919年,蔡元培创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黎锦晖任“潇湘乐组”组长。

  1920年中秋节,黎锦晖与同好正式成立“明月音乐社”,寓意是:“我们高举音乐的旗帜,犹如皓月当空,千里共婵娟,人人能欣赏,就叫‘明月音乐社’吧!”在此期间,黎写出了我国首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同年冬季,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专程到京,邀黎锦晖赴沪。

  原来,1919年时,陆费逵有感于新文化运动,想推出一套白话文小学教材,找到黎锦熙,黎便推荐了黎锦晖当年在长沙编的那套教材。中华书局试销,业绩喜人,所以陆费逵认定黎锦晖是个人才。

  写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1921年5月,黎锦晖正式入职中华书局。为卖书,黎锦晖发明了一套“琴语”表演,观众随意写一句白话文,黎用小提琴拉成曲调,让女儿黎明晖辨音写成拼音符号,再译成汉语。

  为推动白话文教学,黎锦晖还写了很多儿歌。

  因管理不善,中华书局遭遇“民六危机”(1917年是民国六年),几乎倒闭,黎锦晖编的两套教材“大有功劳”。

  1926年,中华书局发生工潮,黎锦晖提拔的青年编辑潘汉年、王人路等人皆参与,黎被疑为鼓动者,只好辞职。据学者吴永贵考证,陆费逵为挽留黎,任他为局外编辑,并在沧州饭店给他长租了办公室,且将黎昔日业余创作的歌曲按15%最优版税给酬,但黎还是没回头。

  得知黎锦晖出走,中华书局的竞争对手商务印书馆三大元老张元济、高梦旦、高凤池都曾登门拜访,想拉黎去商务,也没能成功。

  1927年2月,黎锦晖开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首批招生只及原计划的1/3,他每月组织学员商演,以换取收入。在经济压力下,黎锦晖创作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由黎锦晖的女儿黎明晖演唱,传唱一时。

  不久,黎锦晖又写出《妹妹我爱你》,再度轰动。

  黎锦晖提出“十不写”,即:妓女唱的不写;“后花园赠金”之类的不写;相思病的不写;爱情悲剧的不写;为三角恋爱而情杀的不写;“三妻四妾十美图”不写;用阴谋手段取得爱情的不写;猥亵的不写;对金钱权势的爱情予以讽刺;对一见倾心的儿戏爱情也加以讽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