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拿来救命的情书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庄加逊 2018-01-28 15:38:00
詹姆斯-罗兹说:“这是一封写给音乐的情书。”
可我说,这是一本叫人坐立难安的书,它写尽人世间的黑暗、痛苦、沉沦、怯懦、眼泪与咒骂,也处处可见光明、快乐、静谧、反抗、无畏、微笑与感恩。
作者詹姆斯-罗兹6岁时被学校体育老师性侵,不止一次。30余年过去了,他依然被这一事件纠缠。真正让他站起来并与众不同的,是音乐。
“音乐可以救命”,一句弱得几乎听不见的话,既说了音乐的力量,也透露出他对人世现状的悲悯。其人其书,从癫狂的黑暗说起。
黑白分明我想我们都太沉默
“如果我们盲信创伤不可传达,那受害者就会被困住——无法感知他们的真实感受。相反,我们应当聆听他们的故事并尝试身临其境——无论那会多么困难和令人不适。”
詹姆斯-罗兹能活着是个奇迹,今年他42岁。从外表上看,他的经历稍加粉饰便会是这个时代让粉丝惊声尖叫的传奇,或许还会有人说“这可真酷”!
10岁接触古典音乐并自学钢琴,13岁进入3万英镑一学年的哈罗公学就读,同窗皆是些未来的领导人、产业巨子;18岁得到伦敦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的奖学金,却选择去爱丁堡大学,完全放弃钢琴弹奏。大学时辍学一年,前往巴黎,在汉堡王打工12个月后学会了法语;回到伦敦,以一口流利的法语通过伦敦大学心理学的大门,毕业后决定在金融产品销售领域谋个职位。当同龄人以2万英镑的年收入开始职场生涯时,他已经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赚三四千英镑的周薪。之后便是结婚、生子,豪宅、跑车,样样不缺。历经毁灭性的精神崩溃致再次被精神疗养院收治之后,詹姆斯重拾钢琴。如今,他是一位备受赞扬的职业音乐钢琴家、作家和电视主持人,发行过五张唱片,在Ted上演讲,拥有众多追捧者,参与BBC的电视计划,最近正在多伦多录制关于他的英雄偶像——古尔德的纪录片。
然而,人生的轨迹还可以有另一个全然黑暗、绝对主宰精神世界的创伤主题:6岁遭受学校体育老师性侵,不止一次,他缄默不语。30余年过去了,他依然被纠缠,随之而来的是无数次的自我放纵、酒精逃避、精神病院里恐怖的强制治疗、拿小刀在身上自残。医生对詹姆斯的判词中有躁郁症、严重的创伤后压力综合症、自闭症、图雷特氏综合症、临床抑郁症、厌食症、边缘性人格障碍,有自杀倾向,另外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即多重人格。而这个多重的具体定义是“13”,也就是说在詹姆斯身上,共有13种人格的变格在脑中互相争斗。在精神科学界,这种人无疑是患上了绝症,任何药物和医生都无能为力,甚至或许“死”才是终极解脱。后来,不堪忍受折磨的詹姆斯下定决心自杀:在卫生间,拿电缆将自己吊死。正当开始丧失知觉时,护工进来救了他。
38岁那年,幸存者詹姆斯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便有了这本《重要的是音乐》。英文原标题中的“Instrumental”其实玩了个精彩的文字游戏,它既有代表音乐的“器乐的”意思,亦有“有用的工具”的意思。而读完全书,细推敲“工具”一词,会发现两层截然相对、一正一邪的用意:一面是说音乐是可以医治创伤的工具,另一面则是影射曾被当作他人泄欲工具的自己。犹如硬币的正反两面,这两件事不分彼此、互为因果,也是贯穿主人公人生的两大母题。詹姆斯曾在访谈中说自己并不是要彻底消灭性侵他的人,或是删除这些令人羞耻的罪恶事实,事实上那是个体经历的一部分,你不可能抹去,它甚至是成就你的一部分。他真正渴望实现的是叫更多人正视罪恶与创伤,而其中最棒的说法是,“我不认为音乐源于创伤,巴赫、贝多芬、舒伯特、拉威尔等所有伟大的音乐家的生命实际上都在告诉我们,音乐的诞生是为了对抗创伤”。
书完成后,由于前妻认为其中的儿童性侵场面会使他们的儿子遭受精神伤害而阻止其出版。詹姆斯为此提出上诉。这场官司牵动了英国最高法院,历时14个月,耗资200万美元。值得庆幸的是,詹姆斯最终赢得了官司,人们才得以看到此书。6岁那年的沉默,年少时老师、亲友视若无睹的缄默终于被击碎,“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发声,他们甚至不允许我在任何媒介、公共场合透露关于性侵、自残、自杀的字眼,这是可笑的,现在是21世纪,这是在英国,难道我们要被禁言了吗”,詹姆斯在采访中愤慨又坚定地说:“我当然知道这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可是他应该认识这个世界,他应当认识真正的父亲,他不能再像过去的我一般活在沉默、怯懦与谎言之中。不说,我就是共犯。我想我们都太沉默,假装一切都很美好,这才是问题。”
灰色叙事谁知音乐家的暗夜
“有了灰,黑才干净,白才纯粹。”
本雅明说,每一件关于文明的记录,也是关于野蛮的叙事。这是詹姆斯在纪录片中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格言。一个文本若可以读出并置的两个或多个声部,那是了不起的建构。詹姆斯是疯狂的,其文笔并不疯狂。精研心理学的他在叙事中赋予文本奇特的“对位”感,其来源正是古典音乐,而这种技法若细品起来,十分接近于上个世纪古典乐界被称为“钢琴怪杰”、同样爱写爱说的格伦-古尔德:两人都善于遵循主题进行创作,并沿路生长出各种赋格变奏;都十分注重文本结构的搭建以及与结构相应和的寓意形象,通过联想将多个话题如对话般穿插整合为一。这是灰色地带,犹如桥将正反两极相关连却不曾混淆、破坏它们,同时借由这桥,作者邀请读者与这些音乐展开对话。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从某位作曲家的某段音乐开始,詹姆斯将音乐列表放在网上供人们免费在线聆听,同时为每个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做了精要的注解。不同于那些伟大天才的辉煌事例,这都是些糟糕的故事,精神失常、腐化堕落、天才混蛋之类的形象反复出现:巴赫成为孤儿后长期被欺凌、殴打,受到非人的待遇;贝多芬生于充斥着酗酒、暴力、虐待的家庭;拉威尔在“一战”应征当卡车司机时受过创伤,后乘巴黎出租车又遭遇车祸造成脑部损伤;肖邦出色之极的《F小调幻想曲》源于他与乔治-桑失衡、混乱、糟糕的感情,而这几乎毁了他。读者因此对于癫狂的伟大音乐家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就这么,不为人知的暗夜遮蔽甚至侵吞了音乐家们的光明洁白,但音乐却从未如此这般有力过。詹姆斯在这些同样悲惨的人生中找到共鸣与启迪。
我一直希望有一种特别的与音乐交谈的方式,在书中附一张唱片或许是个完美的主意。把章节枯燥的数码拿掉,换成一首音乐,会让人更身临其境。人们总是喜欢把贝多芬、巴赫或任何伟大的艺术家奉于高台之上,可事实上他们也是些凡俗之物——和你我一般,甚至可笑荒谬。想想,他们和我们一样在人世间受苦,却依然为后人留下这些丰沛的遗产。一组黑暗的肖像画伴随音乐徐徐展开,这是轻巧、真实又出人意料的文本视听体验。在空间层面,音乐与它背后的故事贴着水平线蔓延、拓展,再加上詹姆斯个人经历的纵向时间轴,一座建筑赫然而立。詹姆斯自己很爱歌德的那句话——音乐是凝固的建筑,我在他的文本中也同样看见了建筑的巧思。而开篇与结尾所用巴赫的《哥德堡变奏》咏叹调是其内心最柔软的主题,在意象上至为接近他深爱的儿子,宛如一盏灯悬在了文字殿堂的祭坛上。建筑有了光,便有了生命。他用开放的文本欢迎每个人走进去,走一圈,留下些什么,带走些什么。
“我想最终,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我希望人人都去听那音乐,即便不读那些文字,去听一听,如果喜欢就走进来,我愿意更多人了解认识古典音乐。仅此而已就好。”詹姆斯不仅寻求个体的出路,还希望为他人乃至于整个困顿、千疮百孔的古典演出行业寻求出路。当我们所有人都对着古典乐现状唉声叹气或沉默不语时,这个“疯人”简直是个殉道者,再一次叫你咋舌。
“这是一封写给音乐的情书。”可我说,这是一封写给更多人的誓言:救了他命的巴赫,他生命里永远的阳光——儿子杰克,他的爱妻哈蒂,他的挚友,他“恨之又恨”的古典行业,坐在台下的听众们。他宣誓了对音乐、对心灵的忠诚。很多充满纠缠的故事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感受,我保证,它们和音乐一样扣人心弦。如今詹姆斯最享受的依然是去世界各地的音乐厅现场演奏,对,穿着牛仔裤,在曲间与听众互动,讲讲跟曲子有关的故事,自己对曲子的理解。而这些日复一日,这些,值得更多人珍惜、反思。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英]詹姆斯-罗兹著 周河清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刘鲁民
更多新闻
- 音乐,拿来救命的情书
- 琉球古琴史的另一面
- 音符律动,营造出复合式阅读体验
- 石倚洁 厚积方可薄发
- 从引进到出品,从引来项目到留住观众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