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传递文化的力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欣然 2017-02-12 14:24:00
——二○一六音乐形势分析会综述
近日,文化部艺术司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音乐发展形势分析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音乐理论家和评论家结合新时期以来音乐界的一些主要问题和现象,对当前音乐领域的创作和实践交流讨论,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创作特点鲜明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音乐界力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展示当今中国音乐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整体面貌,促进了音乐创作的繁荣。纵观全年音乐创作概况,2016年度音乐创作表现出如下特点:
新作品创作数量多,内容多关注当下社会事件、赞美少数民族风情以及描绘自然风光等,特别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实施以后,对于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的创作支持力度都非常大。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认为,这些资助项目工程充分调动了院团以及自由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
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为代表的国有艺术院团为音乐艺术发展发挥了引领与主导作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设立了创作实践基地,搭建了作曲家深入基层的便捷通道,点燃了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并在委约创作、著作权保护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作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系列的音乐会《哈尼交响》开启了打造中国交响乐国际话语体系的大幕。中央民族乐团致力于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演绎高水准的民乐经典,拉美巡演为当地观众奉献了7场《印象-又见国乐》精品演出,重新定义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新高度、新成就,同时,中央民族乐团凭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对当代中国音乐新作品的推广,荣获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唯一集体奖。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歌剧团团长田彦回顾了2016年创作、复排的主要作品,包括《国之瑰宝》《小二黑结婚》等,他认为这些剧目在创作、复排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尊重艺术发展的规律,《小二黑结婚》在进一步打磨后,将在今年再登舞台。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声乐人才展演”发掘、培养了优秀声乐人才,推出了优秀声乐作品,为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零敲碎打”式的帮扶培养系统化。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对重庆市南岸区基层联系点的帮扶持续6年,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提出,目前的“帮扶”工作还包括引导当地人民群众接受和热爱音乐艺术,兼顾观、演两方面的平衡关系。田彦认为,目前对地方院团进行“帮扶”过程中做到了传递先进的创作理念,从理论上进行引导。
艺术表现方式逐渐超越单一的表现手法,融合戏剧、美术等跨界手段,具有一定创新意识。以上海越剧院举办的《红楼-音越剧场》为例,上海歌剧院《歌剧》杂志总编游暐之说:“《红楼-音越剧场》将戏曲音乐化,将主要唱段全部保留,连接部分采用新创音乐,效果很独特,观众感觉耳目一新。”
音乐艺术评论持续加强,推动音乐精品的不断创作。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表示,艺术评论工作要始终坚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文化部2016年继续实施“艺术评论体系构建和引导扶持计划”,加大文艺评论的力度,在《中国文化报》《艺术评论》等媒体上设置评论专栏,刊发艺术评论文章,举办艺术评论培训班和各类专题的艺术评论与研究活动,提高了评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民族歌剧研讨与评论成为热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刊发了系列评论文章。
依然存在问题
与会专家也提出了目前在音乐界存在的一些问题。
涉及音乐创作层面,当下中国音乐创作所面临的问题仍然离不开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体现新时期的精神内涵。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客座首席指挥邵恩认为,在关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美学观念,而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一再“传承创新”,作曲家们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以新的观念和语言形式表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峰认为,关于作品的民族风格、民族性及现代性,依然存在流于表面或者形式的问题。
现阶段,有些地方院团一味地攀比创作数量,而忽略作品本身质量的好坏,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田彦认为,目前创作的歌剧数量虽然很多,但真正“走心”的作品比较缺乏。
彰显自我认同 回归传统审美
跨越中西文化观念藩篱,进而在多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凸显民族性的个体感受,是当下创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这其中需要对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西文化对比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等问题重新理解和认知。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认为,近年来,我们学习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思想、科学理念,在音乐上,音乐学院现在基本上以西方的教学、作曲、演奏作为全民化的音乐传统教育。如何把西方的理念和技法运用到中国音乐中、与中国文化的精髓相交融才是未来的工作重点。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在进行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与会专家提出,音乐艺术同样也可以从其他艺术形式里面进行借鉴和运用,使音乐艺术有长足的发展。
为了能够让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依靠现代教育这种重要的手段,加强专业的教育力度是民族音乐能够长期传承的基本保证。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汤琼认为,可以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程,强化学生们的专业课程能力,让学生了解与喜爱自己民族的音乐;设立基金,选拔人才后由各方面专家进行全面的培养,基金在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下持续跟进对人才的扶持,充分发挥其作用。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