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弦外有声”为主题

来源:阿里山图书馆   编辑:乐音   2016-11-02 14:58:00   作者:乐音

  自古以来,这或许就是人类给自己最重要的问题:生命存在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我们或许同样该问:作为一支乐团,我们存在的目标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最新发布了2016/17乐季演出计划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四百年前的名言,虽然并非上述问题的答案所在,但却响亮地提示了我们:这样的问题,问或者不问,将是个问题!事实上,人类正因有了这种追问,才有了灿烂的艺术创造,有了繁盛的精神家园,有了生生不息的发展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回答了“艺术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艺术并非人在百无聊赖时无端自娱的产物,而是人在探寻生命意义和目标的过程中,对自然、社会与人生进行美学思考和表达的产物。由此,我们作为乐团而存在的价值也不言自明:有理想和灵魂的乐团,绝不仅限于把乐谱释放为能被听到的节奏和旋律,而是要作为音乐的信使去参与其深邃的思想表达,并把听者带入音乐背后那个广阔瑰丽的精神世界。

  这也是我们为何把这个乐季叫做“弦外有声”:如果说作曲者们是在用音乐去记录、表达和完成自己作为人类之个体代表而拥有的那些隐秘而深邃的生命思索,作为音乐的演绎者和传承者,我们则有义务带领听者最大限度地靠近、进入甚至超越那些思想的过程。正如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所言,“音乐并非只是令人愉悦的声响,而是基于音乐式的感知力而产生的怀有深意之物。”其实,对听者来说,用心去捕捉这样的弦外之声,或许也正是聆听音乐的终极真谛。因此,我们用心捧出这样一个乐季,不仅希望您能从中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更能听到无数隐秘其中、超出音乐本身的弦外之声:从音乐家们的心路历程,到历史时代的思想回响,从千姿百态的人世情仇,到永恒持久的伦理沉思,甚至到我们这些演奏者和艺术管理者为之付出的热情与追求。如果是这样的话,聆听音乐也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人行为,而是跨越时空和无数心灵对话、并将从中听到全新自我的过程。这可能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弦外有声”的境界,而这样的弦外之声,将随处浮现在我们这个新的乐季之中。

  在这样的语境下谈论音乐的弦外之声时,我们或许首先可以把目光投向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戏剧而史册垂青,但他对后世之影响早已远超戏剧的范畴。他那些原本依靠语言才能充分表达的戏剧场景和鲜活思想,却能在隐去语言的音乐世界中完全复活并自我超越。由此,莎士比亚或许可被视作音乐在戏剧讲述和情感表达方面强大能量的极佳注脚。他那些旷世名作,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暴风雨》、《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李尔王》、《麦克白》等等,都被无数次改编成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而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千言万语的讲述,皆在音乐家的乐谱和弓弦中抖擞重生。柏辽兹1839年首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鲜活典范:他别出心裁地把这部作品叫做“戏剧交响乐”,并提出交响乐要高于并包容文学、戏剧及歌剧的新理念。无论是柏辽兹试图把戏剧交响乐化,还是受他影响并试图把音乐戏剧化的瓦格纳,都在很大程度上点出了音乐强大的讲述和表达能力:既能覆盖经验主义范畴的自然、人生与社会思索,也能覆盖超验主义范畴的审美、情感与神灵探索。这种音乐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的理论听起来似乎有些狂妄,但不少文艺大家会毫不犹豫地支持这一论点:马勒曾说“交响乐必须形同一个世界,它必须容纳世间所有一切”,而在叔本华眼中,在表象与意志的世界中,意志才是世界的本质,而音乐则是意志的直接拷贝,也因此而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此文无法再费更多笔墨去渲染这个宏大话题,但我非常希望当您在我们这个乐季中听到那些莎士比亚体裁音乐时,或许已不再把他们单纯看作他们与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惺惺相惜,而或许会这样去想:很大程度上,这些作品的诞生缘于戏剧和音乐的共同本能,那就是对世界和生活之某种本质的寻找,而这种寻找或许正是存在于音乐的表象之下的弦外之声吧!

  这样的弦外之声并非只依赖音乐与戏剧艺术的关联:人生本身是最好的戏剧,而音乐家们从不缺乏对种种人生悲喜剧的体察、反思与表达。作为本季聚焦的另外两位作曲家,莫扎特与肖斯塔科维奇同样是弦外之声的演绎大师。纵然时代风潮与社会境遇截然不同,他们就音乐在表达人类精神生活方面的潜能所做的昭示,让我们感到了同等的巨大震撼。莫扎特是较早以音乐为谋生之道的独立音乐家,也是最早把音乐从神性世界带回人间尘俗的音乐家之一。俗世生活的美好与无奈、辗转其中的人们在欢愉时的流连和在挫败时的忧伤,人世间万千风情皆被莫扎特囊括于音乐中。不过,音乐强大的表现力往往来自于音乐深刻的复杂性:若总把俗世之美写的明媚畅快,或总把逆境之难写的阴沉灰暗,音乐也就变成了索然无味的白水。在莫扎特的世界中,即便生活正蔓延着痛苦、挣扎和屈辱,忧伤和哀愁也总会深藏于优雅明朗的乐思中,也由此让才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更加刻骨铭心的痛楚。这种忧伤与乐观的捉迷藏,正是莫扎特音乐的复杂性所在,或许也是他以及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复杂性所在。音乐若能承载如此丰富的弦外之声,或许也就真的能被看作生活之本质的拷贝了。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也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复杂性:在摧枯拉朽的历史洪流面前,生命个体是如此孱弱,内心世界又是如此微妙难解,而肖斯塔科维奇则如同一枚生命样本,用加了密的音乐道尽了最极致的人生遭遇和最隐秘的内心波澜。当我们随他跌宕起伏的音乐去揣摩他那魔幻不堪的人生际遇时,也常会从肖斯塔科维奇中收获一份无可比拟的惊悚和历险。在论述艺术与音乐如何对人实现情感教育时,哲学家斯克鲁顿曾说,“在文艺作品中,他人的情感及动机'鲜活地站到我们面前’,我们会通过想象去重现其描绘的生活,也就自发地对之产生同情与通感。这些想象将让我们收获特定的情感知识,也让自己做好准备去迎接那些不期而遇的欢乐与灾难。”毫无疑问,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的经历正是如此: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他的邀请,总会义无反顾地走进他的人生与时代,也总能体会到无比强烈的感同身受。没有肖斯塔科维奇,我们对许多情感维度的想象和认知可能都将打折,从恐惧到释放,从绝望到希望,从邪恶到正义。由此,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时,有个问题似乎是不可回避的: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我们也就姑且把这当作他笔下最终极的弦外之音吧。

  音乐的世界如此浩瀚无际,我们这个小小的乐季最多只算沧海一粟,这篇短短的文章更是无法道尽个中玄妙。所幸,所有打开这本乐季册、有缘走进这座音乐厅的听者,都将有机会发现和面对自己好奇的心灵和自由的意志,而这正是你从音乐中捕捉到那些隐秘之音的终极工具:无论是古典主义对“静穆的伟大”的膜拜和对永恒准则的寻找,还是浪漫主义打破冰冷的形式主义并试图探寻人类情感张力极限的勇气,以及现代主义对光怪陆离的世界不拘一格的刻画与再造,甚至中国当代音乐家将厚重的文化积淀与西方的音乐传统相融合与碰撞的努力 ……所有这些时代风云,都将通过本季作曲家和演奏家的个体心灵透镜,折射出斑斓幻彩的光影绰约,弥散出令人神往的弦外之音。不过,所有这些恢弘的过程,却皆源于一个个微小的生命个体。在康德看来,自由乃是生命的本能诉求,而人类为实践这种自由而不断走向超验世界,哪怕对其一无所知也要勇敢地伸出手去触摸他。斯克鲁顿则说,世界很大,但我们并未拥有他的全部,我们只能站在已知的经验世界的边缘,张大嘴巴和瞪大眼睛地看向那个未知的超验世界的深处,并终将因此获得更多的自由。音乐,或许就诞生在这样两个世界的边缘上,既是我们探索那个未知世界的产物,也是我们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由此,人类为实践自由本能而生的好奇心与生命力,则既是音乐的造就者,也是音乐中最永恒与响亮的弦外之声。作为一支有理想和有灵魂的乐团,我们愿为您奏响这样的弦外之声,更希望您将从中发现全新的自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