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粼粼的水 蓝莹莹的天(二)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黄程宜 2016-10-26 15:19:00
——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排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专家研讨会集萃(之二)
9月23日至25日,重排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2016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展演剧目正式在北京保利剧院亮相。这也是2016年文化部重点剧目,是剧院继2015年成功重排民族歌剧《白毛女》后向中国民族歌剧经典致敬的又一实践。中国歌剧舞剧院按照文化部要求,举全院之力,以精品意识认真打造。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与主创团队还到故事发生地山西省左权县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并多次在研讨会中提出:再版的歌剧《小二黑结婚》要高质量打造,除了再现原版精华,还要在舞美、音乐等方面进行创新,使经典呈现出新的面貌。
3天的演出如同64年前一样轰动京城。舞台上“荷粉露垂,杏花烟润”,每一场景都似一幅画,宛在目前。现代手法将60多年前的乡村景象真实还原,有山有水、有桥有树,逼真程度令人眼前豁亮。剧情轻松明快、节奏紧凑、层层推展,每一场都有高潮,而且高潮迭起。隔了几代人的服装没有让观众感到隔阂,正如隔了几代人的唱腔没有让我们感到隔阂一样,经典具有超越时空、超越历史的魅力,可以让中国人永远欣赏下去。年轻人发现,以前的歌剧这么好看,音乐这么好听。老人们在抬手擦拭模糊了的双眼时,也感叹这就是以前爱看的戏。贺敬之、乔佩娟、郭兰英、邱玉璞、郭淑珍等老一辈艺术家都观看了演出,他们其中的一部分曾是60多年前舞台上的首演者。
贺敬之看完演出后写道:“歌剧《小二黑结婚》在我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杰出的歌剧艺术家马可、田川、郭兰英、杨兰春、乔佩娟等同志对歌剧事业作出的宝贵贡献。6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歌剧舞剧院在郭兰英、乔佩娟指导下,由又一代新人重新排练演出,他们的艺术才华和辛勤劳动,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功,受到了广大观众热烈欢迎。这对于歌剧界发扬民族新歌剧的革命传统,在多样化发展中坚持主旋律以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歌剧事业进一步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我以同行同志的名义向这次重排和演出的领导同志、各位艺术家和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祝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0月14日,中国歌剧舞剧院特召开《小二黑结婚》专家研讨会,会议由副院长徐丽桥主持,剧目创作部筹备,特邀歌剧、戏剧、评论、新闻等各界专家以及老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二黑结婚》再度上演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及探索当下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发展道路。 最后,徐丽桥说:“中国歌剧舞剧院是当代歌剧精神的践行者,将优秀作品呈现于舞台,让观众欣赏优秀的民族经典剧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精益求精、呈现经典,剧院根据文化部要求,迅速组织艺术家组建剧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主要角色演员,深入生活、考察民间艺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重排的每一个创作环节。民族管弦乐的伴奏既加强了这部歌剧的音乐特色,又体现了剧院民族管弦乐团极具戏剧表现力的特点。年轻的主演与故事的发生年代隔着时间的鸿沟,尤其是《小二黑结婚》这样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歌剧对演员要求很高。他们刻苦努力,在郭兰英和乔佩娟等艺术家的指导下进步很大,他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感受并享受到经典的魅力。可以说,此次重排不仅完成了作品,也锻炼了队伍。明年,剧院还将举办首届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歌剧季,为民族歌剧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推动民族歌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初马可等作曲家发掘了小芹和小二黑的题材并使之成为新歌剧史上又一成功范例的话,那么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新定位小芹与小二黑并使之重登京城舞台,就是当代歌剧史上的又一次震撼,并为正好遇见如何面对民族歌剧发展问题的当代人,提供一个认知价值的现身说法。由此引出的话题也将被长久地讨论下去。不能不说,当小芹和小二黑开腔时,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歌剧再一次昂扬喷发。
冯俐(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
看歌剧《小二黑结婚》,从头到尾都有一种熟悉而陌生、亲切而新鲜的感觉:具有时代价值的人物、情节,带着泥土、青草气味的台词、唱词,既民族又歌剧的音乐。戏剧文本的改编堪称成功的范例:完成了戏剧结构,保留了主要人物和故事主体,更保留了小说风格鲜明的语言特点,形成了经典台词。而作为歌剧的主要“台词”——歌词的成功创作,可以说与原小说的语言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土”得那么生动、鲜明,清丽得如同田园牧歌。信手拈来的比兴笔法,更赋予这歌词中国式的美感。就连喧叙调的歌词,都那么独特而妙趣横生。
时隔30多年,在剧场里我再次被这很“民族”的歌剧旋律深深打动。首先,它是“这一片天”“这一方土”里长出来的,它的每一声婉转都像刚从土地里、从作者的心田里采来的。其次,是它内在的、特别“歌剧”的、又不显山不露水的“洋气”。曾经,中国有几代真正学贯中西、又充满激情的艺术家,正是这种学贯中西,才有了如此歌剧!舞台呈现整体,黄定山导演把握住了特别好的平衡一一致敬经典、还原年代感,充满情感又不着痕迹,有选择地强烈或淡化,令其与今天的观众自然贴近,没有违和感……舞美用了很现代的手段完成了非常传统写实的风格,仿佛还原了60年前的乡村电影。音乐在原汁原味基础上的翻新也倾注了这版音乐主创们的苦心追求。演员们很年轻很专业又很投入,充满敬意又充满自信……整台演出仿佛是一幅重新装裱过的老画,原汁原味又焕然一新。
周振天(中国视协电视剧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编剧):
这部作品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它不仅保存了60多年前原汁原味的时代烙印和艺术底蕴,也感受到导演、美工、演员给这部歌剧注入了现代艺术理念,洋溢着当今青年人感兴趣的青春气息。这部歌剧讲的是抗战时期地处偏远的太行山区的一段故事,今天看来似乎是“土里土气”,但小二黑与小芹这一对农村青年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被导演、演员们加以生动形象地演绎和诠释,使得这部“老”作品仍然具有强烈感染观众的新鲜气息和吸睛魅力。
剧院领导和黄定山导演把《小二黑结婚》定位为“喜歌剧”的决定是很高明的。这是充分考虑到这部作品在诞生初演之时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气氛、社会观念跟现在的社会气氛、人们对爱情认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由于父母包办婚姻而造成青年男女爱情悲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时把《小二黑结婚》作为正剧来演是很有针对性的。到了60多年后的今天,父母包办儿女婚姻现象虽然还时有发生,但是青年男女情爱的自由度可以说与那个年代已经有着天壤之别了。经济活动和谋生方式的巨大改变,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会观念,也包括婚姻观念的巨大改变。这时候再中规中矩地把《小二黑结婚》当做正剧来演出,就可能陷入泥古不化的窠臼。“喜歌剧”的定位,无疑会增加当代受众对这部剧的观赏兴趣。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